副刊

《香港電車故事 鬧市中的電車》

「叮叮」— 在香港島居民的眼中都是十分熟悉的交通工具。電車在香港已經超過100多年的歷史,1903年開始進行電車的路軌鋪設工程,直至現時,香港已有120個電車站,178輛雙層電車。電車在居民眼中不僅是一種回憶,亦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外地觀光客而言更是一個著名景點。 
副刊

巧手再製載巧思 麵粉袋重生記

近年,坊間興起不少手作市集及有機農墟,不少退休人士參與,將他們心思手藝再發揮,製作出既具生活智慧,又美觀實用的手作,容姐的再造布袋就是個好例子。
副刊

長者學畫破成見 師生兩代各有所得

玩藝術絕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長者的作品也是活力爆燈!社區藝術計劃「銀青乒乓」策劃人俞若玫(Cally)、導師區華欣和麥秋不約而同地說,每一位長者都好獨特,在作品毫無保留的表現真我。
副刊

5D真人歷險 天花迫埋身

【本報訊】「如果我係Ironman」、「如果我識飛」、「如果我可以打怪獸」……大家有沒有幻想過成為遊戲中的主角?旺角豉油街一個真人5D 冒險遊戲─「如果派」,讓參加者將「如果」變成現實,闖入遊戲世界,像「孖寶兄弟」般過關斬將。 記者:陳欣瑩 編輯:鄒昊亨
副刊

香港新興潮流 戰爭重演遊戲

【本報訊】在雜草叢生的荒蕪田野,一群香港的軍事歷史愛好者,分別穿着第二 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和納粹德國軍服,背着昔日厚重的軍用裝備,奮不顧身地衝向敵方 陣地。這種戰爭重演遊戲 (Reenactment) 起源於歐美國家,近年這股風潮,也由歐洲吹到香港,當中以二戰重演最受歡迎。 記者、攝影:蘇傑泓 編輯:張楊帆
副刊

騎馬餵羊 元朗遊

生活在煩囂密集的城市,假日少不免想遠離擁擠的人群,親親大自然,來到元朗,使可享受輕鬆的假日,在郊外餵羊、騎馬,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 記者:胡恩瑜 莊健茹  編輯: 黎芷欣 陳靜雯
副刊

品蠔賞日落 春遊流浮山

【本報訊】提起流浮山,大家或會聯想起天然採摘、新鮮肥美的生曬蠔豉。除了這特產,其實還有很多勾起童年回憶的特色懷舊小吃。然而,流浮山不只是吃這麼簡單,穿過海鮮市場,走向遼闊海岸,靜看潮漲潮退之餘,還可欣賞日落。 記者:何健聰    編輯:文可晴
副刊

新穎漂書 陳舊二手店 眾享閱讀樂

【本報訊】每當我們想購買書本時,自然會想到連鎖書店。無疑,大型書店書本種類多、版本新。但所謂「寶物沉歸底」,二手書店及其他看書方式亦絕無「執輸」,同樣令你在文字世界樂而忘返。 記者、攝影:王椀泠 編輯:李嘉倩
副刊

尋找郊外藝術

【本報訊】香港人經常感嘆地方太小,假期只有「行街、睇戲、食飯」。但離市區不遠的元朗大棠和南丫島,不但有有機生態藝術園地,亦有玻璃工作坊。誰說放假只能做三件事? 編輯:丘藝敏   張秋燕 記者、攝影:鍾雅文    陳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