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藝術絕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長者的作品也是活力爆燈!社區藝術計劃「銀青乒乓」策劃人俞若玫(Cally)、導師區華欣和麥秋不約而同地說,每一位長者都好獨特,在作品毫無保留的表現真我。


記者、攝影:余艾諾
編輯:黃家琪

不少年輕人覺得,老人都是沉悶的。「銀青乒乓」策劃人 Cally 希望透過獨立的社群藝術計劃,鼓勵長者及青年人有如打乒乓般有來有往、雙向交流,打破大眾對長者的認知謬誤,亦透過畫班、鼓班、舞班等新鮮的長者活動,並以多元的工作坊、藝術活動及展覽,給予長者自由發揮創意力及美感的空間,豐富他們的生活。

鄧伯是「銀青乒乓」計劃的參加者,他在每張畫作中均以「老頑童」自居。鄧伯說自己生性古肅,沉默寡言,參加「銀青乒乓」活 動後,才放開自己,心情更開朗之餘,還學懂與人相處。他笑言,放開懷抱後與太太關係變好,少了無謂爭執。

「銀青乒乓」前畫班導師區華欣認為,銀髮學生都是「大細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反觀年輕人未必擁有如此熱誠期待每節課堂。任中學教師的她不時感到沮喪,與長者上課卻似充電般。她笑言,長者的活力為她注滿能量。

為導師注能量

華欣提到,長者畫畫總是持開放態度,從不介意自己的畫作如何,喜歡隨心創作。華欣欣賞長者以自己的生活觸覺及觀察揮動畫筆,願意在畫中了解自己,亦能誠實接受自己。這班銀髮學生讓華欣反省何謂「藝術教育」。華欣認為,一般學校的藝術教育只管好與壞、美與醜的成果,在指導銀髮學生後,才領悟藝術並沒有標準,能表達自己就是藝術的真諦。現屆「銀青乒乓」畫班導師麥秋亦被她的學生們打動。麥秋曾經認為長者都是蠻不講理、難以溝通,現在發現長者活潑的一面,明白年老不等如是孤苦病殘。藝術系畢業的麥秋表示,由於自己對作品要求甚高,畫畫有時會成為無形壓力,但人生閱歷豐富的長者們則教會她如何享受初衷,拋開雜念。

婆婆用心畫羊賀羊年。

婆婆用心畫羊賀羊年。

改變刻板印象

Cally 笑說,銀髮的活力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長者的伴侶早逝,有些被兒女嫌棄,但他們大多仍積極面對人生,實在難能可貴。

年紀老大了不代表不問世事,Cally 說,長者間亦常有政見不合、意見衝突,但他們不會避而不談,反而會坦誠相對,縱然罵得面紅耳赤,事後都能和好如初,理性豁達值得年輕人學習。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