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涼的初冬讓人懶散得想窩在床上,裹著厚厚的棉被驅走寒意,帶來一夜好眠。天氣轉冷,舊式床品亦逐漸步入寒冬,隨著時代變遷,出現經營困難和後繼無人等挑戰,幸好還有人願意守護日漸式微的傳統手藝,把舊時代的暖意傳承下去。



記者:洪婉姍 譚煒琦 何濠烯
攝影:洪婉姍 何濠烯 潘欣琪
編輯:黎震霆 沈佩珊
版面編輯:何妙容

舊式床品耐用且品質好,一直為人稱道,當中不得不提手打棉被,至今深受老一輩喜愛。不過現時還會手打棉被的店舖寥寥無幾,位於石硤尾街市的協義興繡莊便是其中一間。

繡莊自1972年開業,除手製絲棉被外,還出售枕頭和床褥等床品。1980年,政府下令清拆繡莊所處的徙置大廈,店舖被迫停業。幸好負責人沒有就此放棄,隨後政府重建石硤尾邨街市,負責人幾經波折才獲批在街市營業,搬到現址經營至今。

龍鳳被是婚嫁必備物,不少舊式床品店都兼售裙褂刺繡等嫁囍物品。

林小姐現年59歲,是家族生意第三代傳人,接手打理繡莊已有十多年。她年少時不愛讀書,七、八歲開始到店裏幫忙,有時負責把絲棉拿到工場給師傅製作棉被,「那時候的絲棉很矜貴」,還要監督師傅有沒有用普通棉花偷龍轉鳳。若遇上師傅忙得不可開交,林小姐就要幫忙拉絲棉,久而久之就學懂了如何手製絲棉被。

巧手製床品 工序繁複

手製絲棉被大致可分為三個步驟,首先要將來貨的絲棉一片片抽出並分成兩份,把其中一份逐片套在膝上剪成一半,作棉被內層之用;餘下的原片絲棉要放在地上,雙腳踩著絲棉兩角,雙手用「陰力」拉鬆,作為棉被外層。

第二步要把已剪成一半的絲棉逐片拉鬆,在床上鋪成棉被狀,連續鋪上三層,再以磨盤打轉,撫平角落及邊緣位置,形成棉被雛形。隨後把拉鬆過的原片絲棉鋪在內層絲棉上,再拉至網狀,包裹內層絲棉作鞏固之用。邊緣及角落位置同樣要花很多功夫,確保不會過於鬆散或厚實,然後再次出動磨盤,在整張棉被表面上打轉磨平。

手製棉被時,師傅用來打轉 磨平棉被表面的磨盤。

最後把已製作好的被芯套進被袋,調整位置並用針線固定,製成一張手製絲棉被。聽起來似乎容易,但每個步驟都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整個過程須二人合力,用上大約兩小時才可完成。

手製絲棉被以重量計價,一張全絲綿的單人被售價可達兩千多元。

濃厚街坊情 難抵困境

林小姐透露,現時只剩下約三位師傅懂得手製絲棉被,這門傳統手藝就像斷了層,加上工序繁複,繡莊每天只能製作最多四至五張絲棉被,產量甚少,難敵連鎖店的激烈競爭。

儘管如此,林小姐也從沒想過放棄經營,捨不得朝夕共處的一眾街坊。繡莊位於屋邨街市內,就像鄰里的聚腳點,街坊閒時來店裏聊天,分享日常生活大小事。若發現店裏最近生意淡薄,還會特意在店內消費,隨意買些東西增加繡莊收入。

林小姐知道街坊刻意照顧她,會詢問對方是否真的需要購買,提醒他們「若棉被還沒有爛就不要買」,日後有需要再來光顧。此外,不時有移民國外的華人前來買被,林小姐會幫對方郵寄棉被到國外,「有人小時候一直用媽媽買的手製棉被」,長大後想找回以前的感覺。林小姐希望這個傳統手藝能流傳下去,「我們也不做的話,就沒人知道這是甚麼了」。

衣車縫縫補補,見證香港紡織業的興衰,也養活一代又一代人。

儘管床品深受客人歡迎,但它比一般消耗品耐用,床褥或棉被動輒可用上十年八載,顧客不會經常更換床品,令繡莊生意冷清。石硤尾邨近年逐步重建,繡莊所處街市亦再次面臨拆遷危機,林小姐憂慮新街市租金倍增,繡莊或無法繼續營運,不禁感嘆「留不住的終究是留不住」。

位於筲箕灣的賴慶記棉胎也是床品老字號,自1964年開業至今已有53年,賴先生同樣是家族生意第三代傳人,幾代人見證床品變遷。

承家業重任 後繼無人

過往店內棉被是由賴先生祖父母一同製作,現時店舖不再手製棉被,轉為進貨零售,機製棉被取替手製棉被。賴先生感嘆,「沒可能手製棉被了,只得一雙手,一天也做不出兩張。」因為難達收支平衡,自家製棉被唯有與消費者告別。

一間舖,一家人,子承父業再平常不過,賴慶記由賴先生祖父一手創立,再傳給他的父親。眼見舊式床品需求日漸減少,生意前景未如理想,賴先生不希望家業就此斷送在自己手中,決意肩負起傳承重任。他說,幸好這裏是自置業物業不用交租,否則很難經營下去,不過子女也有自己事業,未來不會接手,終有一天結業。

除各類床上用品外,賴慶記還出售傳統油紙扇。

話雖如此,賴先生對舊式床品仍滿懷熱誠。訪問時有客人光顧,賴先生不厭其煩向對方介紹棉被種類和分別,又教導客人保養棉被技巧,閒時放在太陽下晾曬吹風,保持乾爽便可,又多次叮嚀對方千萬不要把棉被拿去洗,「一洗就會變厚實,一厚實就不暖了」。

住在黃大仙的梁女士特意前來購買手製棉被,雖未能如願,最後也買了一張機製棉被。老闆耐心解答,讓她對棉被品質更有信心。梁女士笑容滿臉,說這張棉被是買給剛踏入社會工作的兒子,希望他睡得安穩。

簡單一張棉被,內裏蘊含濃濃的情誼。或許再過多十數年,手製棉被便不復存在,但街坊之間的照料、家人互相關心所帶來的溫暖,卻不會被輕易忘懷。

夏日消暑佳品

油柑葉枕頭

油柑葉枕頭散熱強、通爽,散發淡淡油柑籽香味,中醫認為有鎮靜、紓緩神經及去濕等效用。現在仍有很多父母為初生嬰兒購買油柑葉枕頭,初生兒排汗多,油柑葉枕頭可避免「焗汗」,嬰孩不容易生熱痱。使用時要保持枕頭乾爽,且油柑葉易碎,用家要定時替換油柑葉包。

油柑葉枕頭

天然涼蓆

天然涼蓆包括草蓆、藤蓆和竹蓆。草蓆價格便宜,是以前水上人婚嫁時的禮品,但因散熱慢而較少人購買;藤蓆的蓆身是三者中最橫、最薄和最滑,很多人購買作消暑之用,來自印尼的馬辰蓆就是其中一種藤蓆; 竹蓆則較厚身,舊式竹蓆穿線而成,俗稱「大板蓆」。

天然涼蓆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