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獻 警隊後援 搜救犬闖災場救生命
2016年12月,一名60歲男子報稱在大嶼山黃龍石澗迷路,救援人員通宵搜索後尋獲他的遺體;2017年1月,一名59歲男子失足墮下大嶼山鳳羽壁,倒斃300米深崖底;2017年3月,消防總隊目在馬鞍山吊手岩搜救被困人士期間意外殉職。一宗宗意外的發生,一條條生命的痛失,似乎是在告誡人類山澗和叢林很危險,不過這些警告未能阻擋他們探索大自然。充滿未知數的山林, 除了勇於挑戰的人類,還有一群默默奉獻的生命守護者,願意闖進山頭,為拯救遇難人士盡一分力。
記者、攝影:許樂琳 林培忠
編輯:張嘉慧 林靜莉
現時香港的救援行動主要靠飛行服務隊及特種救援隊等官方組織,緊急時搜救犬未必足夠應付搜救工作。目前唯一的民間組織香港搜救犬總會由2008年成立至今,主要作香港警隊後援,一旦遇上需要搜救犬的緊急事故,警隊會向總會尋求協助。
深入現場 專業救援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超過2400人失去寶貴性命。災民慘況傳至香港,曾任職紀律部隊的Leo渴望能提供協助,奈何當時未有任何民間搜救組織,令他無法伸出援手。及後Leo與朋友籌備民間搜救隊,創會至今已經歷九個寒暑,約有30名成員,包括現役或退役的紀律部隊、醫護及工程界專業人士。總會曾參與香港大大小小的搜救行動,亦曾遠赴海外,支援當地搜救犬組織。
總會接到警隊的協助通知後,內部會衡量行動風險,確保安全和準備充足後,才會出隊協助。「我們不主張亦不鼓勵任意救援,要肯定自己做到才會出動。」Leo說首要條件是確保搜救隊成員安全,不希望行動中再有意外發生,增添消防人員負擔。
救援最少要出動三隻搜救犬,災場主管若確認現場沒有其他雜物干擾搜索,便會派搜救犬入內。三隻搜救犬會分開搜尋生還者,各自標記位置,三隻搜救犬都確定同一位置後,就會通知消防入內搜索。組織搜救犬訓練官總監Jofy說,不同災場需要不同種類的搜救犬,狼狗等大型犬多用於山林曠野搜救;中型犬適用於海外救援;遇上坍塌,就要出動積羅素等迷你犬深入瓦礫石碓。
國際認證 開支高昂
組織共有三隻現役搜救犬,要成為搜救犬,需要進行一系列測試,通過初步審核後才能受訓,犬隻的性格同樣重要,要求待人友善、不易緊張,絕不能帶攻擊性。自小接受操練的拉布拉多犬Mini通過國際救援犬組織(IRO)中級檢測,考獲國際認證。起步遲亦不打緊,Luffy去年八月被主人遺棄,總會審核後認為牠有潛質,領養回來訓練,約半年時間已可展開搜救之路。每隻搜救犬都會在訓練官或指導員家中生活,指導員要自費照顧牠們的起居飲食,亦要帶牠們遠赴外地接受國際檢測,較近的也要去到日本。帶搜救犬出國困難重重,首先要向漁護署和海外相關部門申請許可證,再支付高額機票。來回日本需要過萬元,到瑞士等較遠國家更耗費兩三萬元。Leo笑說「幾乎三分之一的薪水都用來支付這些」,不過現時尚算能夠應付,暫時未考慮尋求資助或眾籌。
另外,香港條例限制除輔助犬外,所有動物不得進入客艙範圍,搜救犬只能視作貨物,裝在籠內「寄」往外地。「明明是一隻救人的狗,卻被當做貨物扔來扔去」,Leo指責相關安排對搜救犬「不公平」,自己也覺得不好受。
盡己之能 無功無名
總會成立近十年,Jofy說最深刻的救援,是2010年一名新西蘭籍機師在八仙嶺行山失蹤。他們派出隊內最優秀的搜救犬,接連出隊搜索四、五次,機師家人亦來到香港等候,可最終在八仙湖附近發現機師遺體。當時機師暈倒的位置十分接近馬路,「只要向前多走幾步就會沒事(獲救)」。無法救回機師,他們感到難過,機師家屬更寄來一張感謝卡,讓他們至今難以忘懷。
沒有人能預計意外何時發生,總會的工作是隨時作好準備。Leo承認「不是每次搜救都能找到生還者」,總會仍會盡最大努力幫助救援。「不會賺到錢,不會名成利就,但可以賺到生命的意義」,工作雖辛苦,但一眾隊員仍堅守初衷,守護事故中的遇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