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缺泳班 遇溺難自救
游泳是人的基本求生技能,不過本港不少家長只視為興趣。早前有報道指香港懂游泳的人口不足五成,對比外地懂游泳的人口,例如澳洲的八成半,香港的比例偏低。有中學教師指,上課時間與泳池租借時間不配合,加上天氣影響,中學難以設立恆常游泳課。
記者:李耀榮 鄧經書
編輯:張美華 胡樂敏
版面編輯:崔嘉兒
記者訪問多位家長及中學生,部分對近半港人不會游泳感到驚訝。有家長認為游泳有助強健體魄,又指是基本求生技能。有家長表示,2012年南丫海難後,擔心子女遇上危險而無法自救,開始重視游泳。雖然如此,家長對游泳應否列為中學體育必修課程持不同意見,支持的認為若把游泳列入必修科目,可增強子女競爭力,反對家長則認為會增加子女壓力,尤其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

有不少家長會在游泳池門口等子女下課。
另一方面,普遍受訪學生都贊成學校開設游泳課,因為與同學一起學習,氣氛比校外興趣班輕鬆。不過部分學生表示,即使學校開設游泳課,相信授課時間不足,所以會選擇自費參加課程。
天氣阻礙游泳課堂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體育科主任李觀生指,學校不設游泳課,是由於泳池的租用時間與上課時間不配合。他指該校曾設有必修游泳課,惟後來上課時間與租用泳池的時間未能配合,游泳課最終取消。近年學校只在課餘時間開辦課程,教授學生游泳。
除了時間難配合,天氣亦令學校難以在體育課加入游泳課程。李觀生指,大部分有游泳課程的學校都集中在四、五月租借泳池,不過時值雨季,課堂容易因天雨或雷暴而取消。此外,入冬後,泳池水溫較冷,亦不適合初學者游泳,李觀生說:「沒理由下雨打雷也要學生游泳,十月之後的池水又太冷,我也怕給家長投訴。」他認為體育課時數不多,加上天氣問題,令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學懂游泳。

觀塘游泳池是學游泳的「聖地」,附近亦有多所中學。(相片由康文署提供)
學校附近有泳池設施,或會影響校方設立游泳課的決定。康文署數字顯示,觀塘泳池附近有十間中學,當中七間中學上學年定期租用訓練池,連同非定期租用的中學,租用時數長達500小時。不過,屯門西北游泳池附近只有一間中學定期租用游泳池,租用率相對偏低。
學校位置影響課程
元朗公立中學是其中一間設有游泳課程的學校,一、二年級學生必須參與。體育科主任張子宏說,學校位置與元朗泳池接近,因此七年前開辦游泳課,每年四、五月上課。他說:「這些像興趣班的短期課程,主要由體育老師負責,再聘請專業教練輔助教授。除了讓同學練習游泳外,亦可順道選拔游泳校隊。」
根據教育局2002年發布的《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中學體育課程包括游泳,但並非必修項目。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強制游泳課值得斟酌,實際有不少原因阻礙推行,包括學校資源、硬件、軟件不齊全。他以台灣為例,強制學生學習游泳,是因為學生遇溺機率相對比香港高,香港較少人討論強制推行游泳課,學生只能靠自發或由父母帶領學習游泳。
特稿:外國泳課推行概況
美國數據指出,一至十四歲兒童中,遇溺是排行第二的死因,所以外國政府非常重視游泳教學。澳洲政府於在2012年,提出把游泳列入全國小學生的體育課程內,減少遇溺死亡個案。英國亦視游泳為重要的求生技能,規定小學須設有必修的游泳課,確保學生懂得在水中自救。為支持強制游泳課,政府每年撥款1.5億英鎊,學校可自行分配款項以作額外游泳課堂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