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養難題多 配對花心思
替有需要的兒童配對合適寄養家庭,絕非易事。分配寄養兒童到各個家庭,則取決於性別、年齡、性格等因素,亦視乎負責社工處理寄養家庭的經驗。
記者: 葉嘉俊 郭淑美 盧昭宏 嚴潔盈 黎智浩 關偉誠 陳嘉寶 楊秀文
編輯: 劉凱宜 陳嘉穎 戴嘉怡 曾敏捷 李潔青 余 瑋 呂淑恩 杜穎茵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工梁敏貞表示,處理寄養服務申請時,社福機構擔當著中介角色,社工除會考慮小孩的特徵時,也會評估他們的適應能力,盡量安排他們到同區的寄養家庭,避免他們因轉校問題需重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她表示,寄養家庭供應數量長期緊張,加上現時需接受寄養的小朋友,其家庭背景愈趨複雜,部分會在行為、情緒管理或學習上等出現問題,年齡較大的兒童容易性格反叛,都較難替他們找到合適的寄養家庭。即使成功配對後亦存變數,雙方同住後才發現不能和睦共處,亦要重新安排。
配對過程關卡重
另外,寄養孩子的親生父母對寄養地區時有意見,令配對工作更為困難。寄養家庭主要集中在天水圍、元朗及屯門等地,較多家庭主婦不想跨區工作,會選擇做寄養家長。不過梁姑娘說,親生家長要求寄養家庭在九龍區,即使找到在新界區的合適家庭,得不到親生家長允許,寄養配對亦只能告吹。
梁姑娘表示,寄養服務的目標是希望小朋友最終能重返父母身邊生活。寄養期間,父母有責任與孩子修補關係,她說:「視乎家長的能力和意願,我們希望家長盡量能於每個週末都接小朋友回家一聚,但亦不能勉強家長。」但涉及如虐兒、體罰等情況,就要特別處理,或要社工陪同見面。

梁敏貞指配對合適寄養家庭絕非易事。(盧昭宏攝)
香港家庭福利會寄養服務負責社工鄧穎鐳補充,本港寄養服務目前面對不少困難。截至去年十一月尾,全港可提供服務的寄養家庭只有970多戶,寄養兒童達900多個,尚有六十多位兒童輪候寄養服務。由於未必每個家庭都適合所有寄養兒童,社會仍對寄養家庭十分渴求。
她指出,寄養家長是一份委身的工作,甚少港人願意無私奉獻,加上社會對寄養服務認識不深,寄養家庭因此一直短缺。她指,高峰期曾多達200名兒童得不到寄養服務,最終只能入住院舍。
鄧姑娘坦言,找尋有愛心、願意付出時間的寄養父母並非易事,現階段難以大幅增加名額,但社會福利署及其他相關機構都希望更多合適家庭參與計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兒童。

寄養社工鄧穎鐳認為市民對寄養服務 認知不足。(黎智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