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於兒童往往缺乏處理壓力的能力,也未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若他們長期生活在問題家庭或暴力下,兒童的成長必然受到深遠的影響。鑒於問題的嚴重性,社會福利署決定為部分問題家庭的兒童提供寄養服務,但由於服務需求日增,正在輪候的兒童要入住合適的寄養家庭可謂遙遙無期。

編輯:郭慧嫻、葉甘萍

「過往兒童是無需輪候的,可是近半年出現了大量的轉介個案。」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寄養服務總協調主任梁敏貞說。現時寄養服務(長期性質)共有745個名額,而寄養家庭則有836個,但截至去年十二月下旬尚有61名兒童正在輪候入住合適的家庭。

梁敏貞表示:「以數字來看,寄養家庭的數量似是足以應付需求,可是這些寄養家庭只集中照顧某些年齡組別。」她指寄養家庭最想照顧二至八歲的兒童,故零至二歲或較年長的青少年很難找到合適的寄養家庭。

此外,寄養家庭的地區分布不平均,亦成為寄養兒童尋找合適家庭的另一個限制。梁敏貞指親生父母希望寄養家庭鄰近自己的居所,可是寄養家庭多集中在新界東及新界西,南區則較少,所以兒童對寄養家庭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社工多方面協調
問題家庭個案上升導致各個寄養服務機構名額爆滿,除未能即時照顧問題家庭兒童,亦加重跟進個案社工的工作量。當中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225個長期及20個緊急的寄養名額,平均每位社工需要跟進個案達28至29宗。他們不但要與個案相關人士作緊密聯繫,亦需負責督導及安排各項活動。

雖然招募寄養家庭是由機構督導審批,但批核後社工仍需了解申請人是否適合提供寄養服務。於服務前亦要為準寄養家庭提供培訓、按兒童的不同需要作入住前的準備,如安排不同的工作坊,擴闊家長的認知層面,教導他們如何照顧一些有讀寫困難、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情緒波動大或有自閉傾向等問題的兒童,讓兒童可以得到更適當的照料。如兒童入住後,社工會作定期家訪,與寄養家庭緊密聯繫,跟進兒童的成長情況,以及支援寄養家庭的需要。

兒童心理易受創
問題家庭會阻礙兒童的正常成長,在生活不穩定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他們情緒不穩定。所以梁敏貞指,為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時,有責任確保所找的家庭是最為合適,盡量避免轉換家庭。

另外,在安排兒童入住寄養家庭前,會先讓兒童認識及了解寄養家庭的背景,在親生家長與兒童互相同意下才入住。社工會盡量把預計之內的任何變動告訴他們,使其心理影響減至最低。

寄養服務有長期及緊急兩種性質,長期的寄養服務為期六個月至兩年,而緊急則為期42天,當兒童的家庭情況轉好,他們便能返回親生父母家中團聚。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