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界互推搪 老艇戶遭遺棄
【本報訊】政府及一些非牟利機構一向都有撥資源援助長者,不過政府依地劃分安老服務範圍,導致服務所涵蓋的範圍有所不同。現時一般安老服務的對象是區內所有六十歲以上,需要此項服務的長者 。由於政府各部門欠缺溝通及共識,忽略了一群居住在銅鑼灣避風塘的老人,令船上的獨居長者得不到適當的照顧。
記者:王帆影
編輯:李綺媚、葉惠瑩
現時有關長者援助的機構都有提供綜合家居照顧服務,而外展隊則負責上門探訪,把有需要的長者轉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組。聖雅各福群會社工郭姑娘指出,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和外展隊是獨立運作的。由於外展隊不會覆蓋銅鑼灣避風塘一帶,故令船上長者得不到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理論上,聖雅各福群會、循道衛理中心及耆康會均負責為該區長者提供支援服務,但偏偏三者的外展隊負責人卻否認避風塘列入其服務範圍內。郭姑娘解釋,現時的長者服務主要是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除了地區中心內的宣傳外,便靠外展隊和義工上門探訪。但對那些不良於行,與外界脫節的船上老人,似乎只有義工才有機會接觸他們。
送飯服務 不用捱餓
右眼失明、行動不便的梁伯,說話亦不太清楚。鄰居何伯轉述,由於梁伯曾接受報章訪問,生活狀況曝光後每日都會有人定時送飯來,而且有半年時間。
每日上午十一時許便會送飯到海邊的聖雅各福群會家務助理員羅小姐,每天由鄰居代她把飯送到梁伯的艇上。她表示該會的送飯服務範圍包括水上獨居老人,但不清楚附近有沒有其他老人需要援助 。梁伯認為有了送飯服務後,生活已得到顯著改善,何伯亦補充:「以前下午他只是吃麵包,有時由我們代他買。」由於公眾假期沒有送飯服務,就只好早一天預先準備好。
關心社群 照顧老人
在岸上另有居所的何伯,眼見年輕一代大部分已搬到岸上,留下一群老弱的長者於艇上,感嘆道:「他們只求兩餐溫飽。」對於自小於海上生活的老人家來說,早已習慣艇上的生活模式,上岸居住對他們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亦不是人人嚮往的。
親友幫助 更見成效
社署東區及灣仔區中心社工認為,要直接幫助這些長者,應由長者或其親友親自到附近的長者地區中心申請綜合長者支援計劃。外展社工和義工始終不能探訪所有家庭。郭姑娘指出,外展隊難以每家每戶登門探訪 ,呼籲市民多留意鄰近老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