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計劃開發資源少 兩電拖字訣敷衍市民
【本報訊】政府在一月份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發展風力發電的可行性。香港兩間電力公司亦相繼展開風力發電試驗計劃,但環保人士指兩電投放於再生能源的資源不足,認為該計劃只是安撫大眾的方法。有學者認為香港若與鄰近地區合建海上風力場,相信能帶來更大效益。
記者: 阮子敏、蔡曉灡
編輯: 黃雅頌、張婉雯、葉佩恩
政府鼓勵香港電燈公司及中華電力公司進行具生產規模的風力發電試驗計劃,藉此向公眾推廣再生能源的應用。港燈經已完成在南丫島大嶺興建風力發站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預計工程可於明年首季展開,至二零零六年年初落成啟用,而中電則預期試驗計劃將於二零零七年年底完成。
風電難實行 港燈惹不滿
港燈發言人表示香港要發展風力發電,必需考慮土地資源、營運經驗、成本效益及供電可靠性等因素,加上風力發電試驗計劃只是屬於試點項目,而且風力發電佔地甚多,在選址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暫時並無計劃興建更多風車。對於這個計劃,綠色和平氣候變化與可再生能源項目主任張韻琪表示十分支持,但認為電力公司只著眼於其經濟效益,投放於開發傳統發電廠的資金遠比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多。南丫島北段鄉事委員會主席方錦鴻直言,港燈做風力發電只不過是希望減輕環保人士對他們的壓力,「所以先做下樣俾市民睇!」
雙方各持己見
港燈工程建設科總工程師張乃益曾向方錦鴻表示,在陸地大規模發展風力發電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且風力時有強弱,未必完全可靠。而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梁慧嫻博士則認為風力發電很適合在香港發展,並表示只要前期計劃和設計做得妥當,發展風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不會很大。
可與廣東省合建風力場
事實上,梁慧嫻博士與張乃益總工程師均表示香港可與鄰近地區開發風力發電場,如與廣東省合作建設海上風力場,以解決地理及營運上的問題。綠色和平代表更期望政府與廣東省合作後,可再生能源可在二零一零年佔全港總發電量的百分之十。
市民不接受加價
不少市民認為風力發電可以改善環境問題,並贊成政府建議。當得知風力發電比現時以煤炭發電的成本高出一倍多,或會導致電費增加時,市民則表示不能接受。
風力發電一物三用
風力發電不但環保,更可作教育之用。張韻琪和方錦鴻均認為,風力發電場可成為一個具教育性質的旅遊景點,讓學生和巿民透過這教育基地,認識及了解風力發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張韻琪表示:「像上海的風力發電場,當地人士把它作為海濱公園,美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