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頭勝過金」,置業買樓是不少港人的夢想,但過往樓價高企,與市民負擔能力脫節,不少有意置業人士只能「望樓興嘆」;至去年第四季,樓市踏入轉角,樓價開始下跌調整,但不少希望置業人士 卻仍然抱觀望態度,不敢貿然入市。有地產從業員認為樓價雖難以追回樓市最高峰,但預計最快可於 7 月回穩;亦有學者認為現時談論樓價何時見底言之尚早,市場需更多時間以消化各種因素。

記者:李芷珊 林晶 林卓澔 張卓珺 莫亦熙  

編輯:陳秀敏 左文薏 程詩詠

任職銀行的李嘉穎約於半年前就已萌生換樓的想法,她表示因打算生小朋友, 現時居住的單位面積又未必能滿足一家三口的需要,故計劃購買面積較大的單位。李嘉穎和丈夫現時居於堅尼地城的海怡花園,該單位於 2007 年購入,實用面積約 410 方呎, 銀行估價為 640 萬元 ,較買入時市值升近兩倍。現時每月供款佔家庭月入約 1 成 , 還款期達 30 年。

樓價未降等待入市一直心儀港島西區樓盤的李嘉穎希望可 購入區內約 600 方呎的三房單位,理想購入 價格為 800 萬元。由於堅尼地城區內提供較大型單位的屋苑不多,顧及樓齡與價錢等因素後,李嘉穎認為區內的堅城中心或加惠臺符合其要求。翻查一地產代理商資料, 以加惠臺 639 方呎三房單位為例,按現時樓價,業主叫價 1,120 萬元,平均實用面積每呎 $17,527,與其理想購入價 800 萬仍有距離。雖然如此,她仍然耐心等候樓市回落, 不急於入市,「因為經濟環境不佳,零售業慘淡,加上美國可能會加息,如果香港跟加息,樓價將會再跌。」

未到「細換大」好時機  

李嘉穎渴望「細樓換大樓」,但於去年第二、三季樓價處於高位時,她則放棄於該段時間賣出自住單位。她表示,當時樓價的確「好貴」,實屬放樓好市機,但當時單位屬自住性質, 賣出單位後仍需租樓或買樓解決居住需求,而當時租價及樓宇售價亦十分昂貴,若當時出售單 位,變相換樓時超出預算。因此,打消去年樓市高位賣出自住單位的念頭。

她於 2007 年購入單位,等待 2017 年樓市預期低價時才考慮購入新單位,問及香港樓市長期高企,需等待十年才有「換樓時機」,她亦覺得大致合理,她表示如果等待年餘即有便宜很多之單位可購買的話,她一定等待,因為這十分影響未來三十年的每月供款額。但她仍希望屆 時政府可放寬辣招令更多人受惠上車。

 其實我們為了買樓已籌備了大約半年, 但我們都覺得現時樓市正在下跌中,因此我們還是想再等一等⋯⋯我認為 2017 年才 是最佳入市時機。— 李嘉穎

 房屋充裕樓價將跌 

任職理工科測量師的汪駱禧現時與四位友人夾租青衣約 660 方呎的單位,月 租兩萬元,租金佔他收入的四分之一。他同樣預料 2017 年是入市良機,並預計樓 價會較現時多跌百分之十。他表示,希望在青衣區內購入實用面積 400 方呎,售 250 萬的單位。但按照現時樓價,青衣區內面積約 400 方呎的單位,業主普遍叫價 為 450 至 500 萬元,比汪駱禧心目中的上車價仍然高出接近一倍。汪駱禧則認為未 來將有更多樓盤推出,不必急於入市。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政府預計 2016 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將增至 1.8 萬伙個, 2017 年則回落至 1.793 萬伙。政府更曾表示,未來數年不會減少土地供 應,意味房屋供應於未來幾年相當充裕。

有人對樓市抱觀望態度,但亦有人決定「買定離手」,看中心儀樓盤就毅然入 市。有不願露名的受訪者 A 小姐,透露自去年 9 月初以 520 萬元買入東涌區一個 近 430 方尺的樓盤,並計劃與五位家人自住。A 小姐表示,當初花近半年時間物色 樓盤,最後購入此東涌樓盤。A小姐透露,現物業做了二按,每月還款額佔家庭收 入近三成,對還款感到吃力,她指購入樓盤後相當後悔,並稱「估唔到樓市跌得咁 快」,認為自己未能在最適合時間入市感到不值。

樓市淡風前景未定

樓市大吹淡風,根據土地註冊處與美聯 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資料,單是今年頭四個月一手及二手樓合計註冊量已較去年同期下降 51.2%。在一家物業顧問行擔任分 行經理的莊瑞生認為,本年初的樓市十分淡靜,「(樓市下跌情況)很誇張!一、二月時樓市情況可以跟金融海嘯相比⋯⋯二手樓成交量是很少很少的。」但他表示,樓市交投量 在 4 月已開始增加,估計樓市將於 7 月回穩。 又舉例,三月份馬鞍山區二手樓成交量只有 6、7 宗,但四月時已回升至 80 宗,反映氣氛已漸見活躍。隨著美國年頭沒有決定加息, 以及股市走勢有機會回穩,他期望未來馬鞍山區樓市成交量將回升至「正常」水平,即大約每月 100 宗。

(樓市下跌情況)很誇張!你 知不知一、二月時樓市情況可以跟金融海嘯相比⋯⋯二手樓成交量是很少很少的。但我估計大約在七月時樓市會慢慢回穩。— 物業顧問行分行經理莊瑞生 。

至於年初的情況,他認為是因為市民普遍對樓市信心減弱,其時賣家加大議價空間為 5 至 8%,但他預計未來數月,賣家議價空間將因大眾對樓市信心增強,收窄至只有 3 至 5%。

楊偉文

楊偉文

 (買家)都在等樓市減價,那就形成了一股新的市場力量或壓力,現時要看看地產商如何掌握這個定價了⋯⋯但我認為樓市不會這麼快 7 月就見低。—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楊偉文

針對樓市現況,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報授楊偉文分析,一般市民對樓市都「估估下」,有見樓市交投氣氛淡靜,便不敢貿 然入市。「(買家)都在等樓市減價,那就形成了一股新的市場力量或 壓力,現時要看看地產商如何掌握這個定價了。」他又稱,市場憧憬未來兩年樓宇供應量增加,加上辣招推出屆滿三年,將可能有更多辣招盤 推出市場,在假設需求不會大幅增加下,可以預計樓價會持續下跌。但 他表示,樓市於 7 月見底或回穩的說法言之尚早,因市場起碼需要兩至 三年或更多時間去消化不同市場因素,因此明年樓市亦未必會見底,屆時需視乎美國會否加息、新建成樓宇數量、未來人工升幅等因素方能定奪。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