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間興起機械人設計比賽,香港學生的課外活動也不再限於傳統的音樂、體育,踏上高科技道路。不過,學校能否發展機械人取決於資源豐厚與否,令各校命運迥異。一邊廂,有津貼學校反映資源匱乏,影響推行機械人運動;另一邊廂,傳統直資名校有較多資源,但學生無時間反而更為關鍵。

記者:李珞瑜 梁芷媛 張煜
編輯:李慧怡 陳雅菁 施海倫

機械人設計比賽在國際上已流行了一段時間,全球40多個國家或地區,都有舉辦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的教育及競賽活動。事實上,香港政府對於中學生機械人運動發展,並非沒有支援,在2014-15年度財政預算案中,便撥款7500萬,在2015/16至2022/23八個學年,推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並成立督導委員會,專責資訊科技相關的發展及活動統籌,當中包括推動中學的機械人運動。

津校資源大負擔

有資助並不等如足夠,研發機械人所費不菲,對於津貼學校而言負擔特別大。津貼學校香港仔浸信會呂明才書院有開設機械人學會,負責老師羅嘉俊表示,政府在機械人工業發展及教育方面均有嚴重不足之處:「資源有,但好少,沒有大作用。」他表示成立機械人學會較想像中困難,除資金緊絀,人手不足也是個負擔,負責老師要面對不少困難:「除處理各類事務,包括教學及行政工作,由帶隊比賽、編寫課程、到教授機械人製作,均要自己負責。」他指出,雖然教育局不時舉辦研討會,例如機械人製作、同行分享、程式寫作等等,但認為研討會屬於「入門級」,參與者得益不多。他建議政府可多增設網上資源配合教學,方便教師取得有效教材。

香港科研發展尚未算成熟,學生畢業後亦不多繼續投入研究工作。羅嘉俊表示學生畢業後,難以繼續接觸機械人,即使大專課程就讀工程或電子的科目,機械人創意比賽亦十分少,認為港人不太關注對機械人發展,即使政府投入資源沒有大作用,「多少學生進入大學後及出到社會後,還會繼續參與機械人活動?」雖然學會外出比賽成績彪炳,但都不足以提高校內的同學對機械人的興趣。

香港仔浸信會呂明才書院老師羅嘉俊。

香港仔浸信會呂明才書院老師羅嘉俊。

名校學生事務多

另一邊廂,直資名校有另一番看法。傳統直資名校拔萃男書院有開辦機械人學會,其代表隊更曾於國際賽事中奪得季軍,學會指導老師李誌剛表示,從傳統名校角度看,認為機械人學會確要面對財政壓力和人手問題,但並非主要憂慮:「金錢和人手其實不太夠,但並未去到缺乏的情況,反而學生有太多事務,除了學業,又需要參加音樂活動、體育活動等。」他強調良好的機械人設計,講究學生專注,但課外活動令他們分身不暇,即使他們具才能,也無法全神貫注於機械人運動。

李誌剛的另一項憂慮,在於政府推行政策的可持續性:「現時政府提供資源推行創新科技,但如果過一段時間後又擱置,其實也是浪費。」他指出科技發展並非一兩年能發展完善,所需的時間要以十年計,現今政府傾向先投放資源於科學研究,教育上的支援恐怕是「無了期」。

拔萃男書院老師李誌剛。

拔萃男書院老師李誌剛。

科研公司助推廣

除了學校推廣機械人活動,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在上月中亦舉行機械人推廣活動,並邀請不少學校為參展團體,當中拔萃男書院機械人學會代表隊亦參與其中。中心行政總裁黃廣楊表示,邀請學生參展,可令展品「貼地」,市民更容易接觸機械人。對於機械人的發展,他認為機械人發展正在起步:「政府覺得機械產業值得投資,發展空間大,才會投放大量資源。」他又表示全自動科技是國際的發展方向,預計政府未來會於大專院校和職業訓練局投放更多資源:「無論中大,港大,浸大現時均有機械人研發隊,甚至開設機械人研究所。」不過,他不評論會否將增設資源投放於中學。

機械人學會的同學有機會製作機械人、編寫程式以及參與比賽。

機械人學會的同學有機會製作機械人、編寫程式以及參與比賽。

政府將提供培訓

對於中學機械人發展,創新及科技局回應表示,未來三年,教育局會為校長、中層管理人員及與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相關科目的教師,舉辦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其中包括機械人技術,希望藉此發展學生綜合和運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在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方面,局方表示除了八間計劃內的夥伴學校會為對資訊科技感興趣,及具才華的中二至中六學生提供深入的資訊科技培訓,計劃亦會根據所有本地中學提交的建議,在學科課程以外,提供不同的資訊科技學習活動,使同學有更多機會應用資訊科技知識,當中成功提交建議而獲選的學校,更可獲最多五萬元的資助。

教育局會於未來三年為科學、工程及數學相關科目教職員舉辦課程,其中包括機械人技術。

教育局會於未來三年為科學、工程及數學相關科目教職員舉辦課程,其中包括機械人技術。

創新及科技局回應表示, 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會根據所有本地中學提交的建議,在學科課程以外,提供不同的資訊科技學習活動。

創新及科技局回應表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會根據所有本地中學提交的建議,在學科課程以外,提供不同的資訊科技學習活動。

創新及科技局回應表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會根據所有本地中學提交的建議,在學科課程以外,提供不同的資訊科技學習活動。

創新及科技局回應表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會根據所有本地中學提交的建議,在學科課程以外,提供不同的資訊科技學習活動。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