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平台 助築老闆夢
近年,不少機構和商家 都為年青人及初創企業提供創業支援,例如馬雲旗下的阿里巴巴去年撥出十億元助本港青年創業、新一份的財政報告又宣布將成立20億港元「創科創投基金」,分階段擴建科學園等不同政策以助初創企業。其實,不少大學和科技機構過往亦有設立創業支援平台,向初創企業家提供資金、人脈網絡、技術、管理經驗等不同技巧,讓立志做老闆的年青人抓緊機會,創立品牌。
記者:周展樑 陳志珩 李駿彥
編輯:勞敏儀 鍾苑珊 王潔恩
中文大學於2014年成立Pi Centre(Pre-Incubation Centre),希望向有志創業的學生提供為期一年的支援計劃,協助他們解決創業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官方網頁資料,計劃有22隊團體、共704人參與,當中11隊已成功「畢業」。
支援助開闢新路
現年23歲的曾家俊於2014年參加Pi Centre計劃。他認為,Pi Center除了提供財政上的支援,最重要還提供了足夠的工作地方。他表示:「假若新開的公司(從支援計劃)得到了10萬元,變相繳交租金數月已經所剩無幾。」現時Pi Center提供了二十四小時工作空間,解決初創企業家租金的難題,讓參加者可以在此專心研究產品。
曾家俊花了八個月時間,成立遊戲開發公司C4Cat,並推出手機遊戲Dynamix。該遊戲獲得多個獎項,至今下載量達90萬,每日約1.5萬人遊玩。他又稱,遊戲上架一個月後已回本,上年度賺取約70萬元。創業路上荊棘滿途,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還需多方面的配合。對C4Cat團隊而言,Pi Centre 就成了他們創意路上最佳的「催化劑」,令他們的創業路走得更遠。「如果沒有Pi Centre,(我)也會創業,但時間會晚些,之前在家做Prototype(產品原型)效率低很多,進入Pi Centre後速度快了三、四倍。」
「一條龍」促進發展
從Pi Centre 提供的培育計劃「畢業」後,中文大學亦有向C4Cat團隊提供「一條龍」服務,例如向創新科技基金申請為期三年的TSSSU(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幫助他每年可取得高達30萬元資助;又向科技園申請Incu-Tech計劃,以獲得三年最高約65萬元的津貼及進駐科學園的機會。雖然上述兩項批款讓C4Cat團隊可專心研發及完善產品質素,但曾家俊則認為此批款方式「好麻煩」,他表示:「(實報實銷的方式)變得好麻煩,要先付費才報銷,若我本身已擁有這筆錢的話,還需要問別人拿錢嗎?」有見及此,中文大學及後改為先向創業計劃參加者預支TSSSU批款,望解決該問題。

曾家俊表示創業支援計劃令他的創業步伐更快,但就認為實報實鎖的批款方式麻煩。
城大舊生闖國際
除了C4Cat團隊,於2013已成立了多媒體創作公司Animae Studio的城市大學畢業生鍾慧龍(David)及林曉筠(Carmen)亦曾受惠於創業支援平台。雖然當時在學期間,學校尚未有合適的支援創業計劃供他們參與,但校方曾提供3D打印機等設備及借出地方予他們向同業展示作品,令他們在學期間便可著手研發「壓敏式互動裝置」,令用家可在平版電腦或智能手機的觸摸屏上進行身分識別、定位、辨識方向等不同功能,此項發明除了在不同國家獲得專利,二人又得到與本地創作品牌Husky x3合作研發遊戲的機會,令創業之路走得更遠。
畢業後,David及Carmen共參加了三個不同的創業支援平台,分別為數碼港舉辦的「創意微型基金」、創新科技署與6間大學合辦的TSSSU及香港科技園舉辦的Incu-Tech。因為得到各類型資助,公司於短期內已達業務收入穩定期。Animae Studio團隊業務十分多元化,包括封面設計、手機遊戲、博物館動畫、商場留言系統等,甚至替客戶製造模型的Prototype。公司現時又計劃以香港作試點,開拓海外市場,並與以色列及新加坡等公司合作,拓展商機。
手續煩複耗心神
雖然公司現時業務穩定,但David 和Carmen二人形容公司仍處「創業階段」,公司現時除了David和Carmen,只聘請了一位全職員工,以節省成本,將更多資源投入研發工作。談到創業路上所參與的支援計劃,他們二人都認為本地近年出現的多項資助計劃,可助有志創業人士更容易地尋找資金來源。事實上,創業平台亦為他們提供了不少業界資訊與人脈,Daivd表示:「如果只靠自己留意,得到的(市場)資訊會較少,認識的人有限,亦要花很多心神去留意這些活動(比賽、工作坊)。」

David 和 Carmen 認為創業人士花費大量心神於行政工作以滿足不同創業計劃的要求。
申請需時難成功
青年創業組織青年創業軍,今年新成立香港青年創業政策關注組,主要研究及分析政府青年創業政策,期望成爲青年創業者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關注組起草委員會內務副主席紀冠平表示,香港在支援發展科技產業等範疇已落後其他地區,不過他樂見不同大學近年加強對學生創業方面的支援,例如提供初創公司註冊諮詢和行業數據等資料,有助青少年創業。但他亦指出,不少基金的申請時間過長,成功取得資助的機率亦不算高,令一些創業者卻步,放棄申請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