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會址租約即將期滿,領展仍未就續約安排與中心溝通,而政府亦未批核其發展導盲犬學校的用地申請,機構前境未知何去何從。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採取「拖字闕」態度回應導盲犬議題,令導盲犬培訓機構欠缺資金與土地發展,成為本港導盲犬服務提供的一大障礙。

<hr />

記者、攝影:潘淑盈 林頌婷 謝汶蓉        

編輯:彭寶瑩  王詩婷  陳美怡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2012年成立,從事導盲犬培訓工作,並將犬隻免費轉贈予有需要的視障人士使用,是本港罕有從事導盲犬培訓的非牟利機構。

<h4>導盲犬供不應求</h4>

根據國際導盲犬聯盟指出,視障人士與導盲犬的理想比例為100比1,本港現時約有17萬名視障人士截止去年年中,本港只有35隻合資格的導盲犬,遠低於國際理想標準。本港現時共有兩間導盲犬機構,其中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堅持導盲幼犬由初生至兩歲期間全部訓練在港進行,現時已訓練出七隻「本土化導盲犬」。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犬隻訓練員李苑甄表示,香港的環境與外國截然不同,街道較外國狹窄,人口亦較稠密,而且街市掛滿鮮肉,對狗隻來說那些都是屍體,會使牠們受驚。因此即使外國導盲犬在海外完成訓練「畢業」來港後,都需要再進一步訓練,才可以交給香港的使用者。

<h4>會址去向未明朗</h4>

領展去年與中心簽訂為期兩年的合約,以每呎1元的象徵式租金租出葵涌東商場一個面積約千呎單位予中心使用。雖然租金低廉,但李苑甄指中心須另繳付5元一呎的管理費,對非牟利機構而言,其實相當吃力,畢竟中心現時收入依賴義賣和市民捐贈,沒有取得政府資助。租約將於明年屆滿,李苑甄表示中心打算續租現址作行政工作用途,惟她們擔心續約將面臨加租,令經營開支百上加斤,而且更重要的是,領展仍未就約滿後的安排與中心溝通,令日後的經營未知何去何從。

對於機構的長遠發展,李苑甄表示,中心計劃擴展規模,正物色可容納導盲犬訓練工作的場地。她表示,政府曾同意租借公屋空置單位,但拒絕導盲犬進駐。雖然中心現時已向政府申請「活化已修復堆填區資助計劃」,但她表示沒有把握一定獲批,倘若申請失敗,則打算向政府申請空置校舍,以成立導盲犬訓練學校為長遠目標。領展回應查詢時指其三年前開始資助香港導盲犬協會推廣導盲犬服務,除此之外,中心的租約條款均屬一般商業租約,未有正面回應續租及會否加租的問題。

<h4>小巴拒載受歧視</h4>

視障人士Joe及其導盲犬Walker。

視障人士Joe及其導盲犬Walker。

導盲犬可以為視障人士的生活帶來改變,天生弱視的Joe在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的協助下,與香港第六隻本地培育的導盲犬Walker成功配對。Jo表示自己 最初從沒想過使用導盲犬,認為本身已未能好好自理,更遑論照顧導盲犬,不過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最終成為Walker的主人。Joe憶述以往攜手扙外出時,途人見到都會四散,還使他感到自卑,次人一等。不過,之後Joe帶着Walker進入車廂時,其他乘客會主動讓坐,更經常與他聊起Walker的軼事。他不但感覺Walker受歡迎,感覺自己亦受社會歡迎,所以他比喻帶Walker與持手杖外出的感覺就好像「天堂與地獄」。

根據李苑甄所言,導盲犬在公眾地方都會坐在使用者腳下或前方,以免被路人踏到而受傷,同時避免牠們騷擾旁人。雖然有嚴格訓練,加上近年政府有所宣傳,但導盲犬似乎仍然未完全為普羅大眾所接受。現時導盲犬外出並非所有場所均可以進入,部分地方仍然拒絕導盲犬進入Joe舉例,外出乘小巴時曾因帶導盲犬而被拒載,更為此到平機會投訴。他表示,最後原諒該小巴司機,並提出了改善意見,如在車上貼有「歡迎導盲犬」標語。 他認為是次事件是「贏咗」,成為了香港導盲犬使用者的先驅,為將來的使用者謀福祉,同時增強社會意識。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批評,本港的導盲犬培訓工作發展遲緩,「政府根本完全不重視」。她認為這或與政府有太多議題需要審議有關,令動物權益議題變得次要,導致未能及時批出興建導盲犬學校的用地。她指出食物及衛生局應負責動物權益,但基於太多醫療事宜要處理,故每次提及動物權益問題時,都以拖延態度應對。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