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遊戲(簡稱「桌遊」)近年再次普及,除了飛行棋、大富翁,新式遊戲同樣受歡迎。想一次過接觸多款「桌遊」,不一定到樓上咖啡店,坊間也有店舖供顧客租借及購買過百款遊戲。究竟店主如何從世界上眾多款式中,挑選適合港人口味的「桌遊」?


記者:顏碧珍 林佩琪
編輯:余欣璐 周凱瑩

阿雲是「桌遊俱樂部」店主,每年搜購過百款遊戲供客人玩樂,憑著兩項挑選準則-「簡單」和「快」(即規則簡單易玩,花費時
間不長的遊戲),挑選合乎港人口味的遊戲。他指,相比規則繁複,說明書超過 10 頁的桌遊,顧客多購買簡單又適合多人同時玩樂的派對遊戲。桌遊愛好者 Tree 表示,玩桌遊能減壓、促進友誼,是理想的消遣活動。他推薦緊張又刺激的「快手鬼鬼」,該遊戲特別考驗反應速食。

「物極必反」 重玩桌遊

開業五年,阿雲認為港人正處於「物極必反」的階段,不再沉溺於眼前小小的電子屏幕,而是「想重新接觸面對面、一群人一起玩的遊戲」。即使是中高級難度的桌遊也不乏支持者,部分客人均會帶同三五知己光顧,研究和玩樂。

他認為,桌遊市場愈來愈大,但要在香港進一步發展,最大的敵人是「空間」和「時間」。他指出,港人工作時間長,週末也要上班,就算有空餘時間也未必會玩桌遊;相反,外國人上課及工作時間較短,週末大多店鋪不營業,加上住所較大,有足夠空間儲存多款桌遊,使他們有較多機會接觸桌遊。

除了朋友之間的娛樂,不少家長送贈遊戲給子女。阿雲表示,不少家長希望子女能「通過遊戲學習技能」,另一方面,亦有顧客因擔心女兒心理壓力過大,所以買桌遊希望女兒學習放鬆。他指,電子產品視覺效果強烈,小孩會接受過多的視覺及音效刺激,會導致精神緊張,而玩桌遊可讓他們在心神放鬆的狀態下玩樂,較容易重投靜態學習。

與朋友們一起玩桌遊,更能感受當中樂趣。(顏碧珍攝)

與朋友們一起玩桌遊,更能感受當中樂趣。(顏碧珍攝)

港風氣較台弱

阿雲認為,港人對桌遊仍然了解不多。他指,港、台兩地文化背景接近,但台灣桌遊的普及性比香港至少強十倍,很多港人不了解甚麼是桌遊。相反,台灣桌遊風氣盛行,資深玩家數目眾多,桌遊更會應用於當地教育上。阿雲認為,香港應嘗試推廣桌遊,透過學校及社區中心等渠道,將桌遊風氣普及化。

特稿:設計桌遊不簡單

桌遊設計師在創作遊戲時,首要考慮「怎樣才能吸引客人玩」。台灣 2Plus 遊戲設計工作室總設計師龔義詔就表示,遊戲設計除了要注意美觀和玩法,機制運作和主題的配合也不可忽略。若具豐富故事性的主題與完善的遊戲機制互相配合,有助玩家進入感受和融入氣氛。精心設計的角色以及達成目標的方式,亦可左右玩家投入主題的程度。

「奇雞連連」: 規則類似傳統的井字遊戲,但是多加了「大吃小」的機制。貪吃的公雞可吃
掉比自己小的公雞,首先讓自己的三隻公雞連成一直線就勝出。
「快手鬼鬼」: 遊戲配件共有紅色椅子、綠色瓶子、灰色老鼠、藍色書本與白色幽靈。玩家
按次序翻開卡牌,如桌面中央沒有出現牌中的配件,玩家便要鬥快搶奪。

玩桌遊具意義

2Plus 負責人王亞灣表示:「『玩遊戲本身就具有意義』這個概念對華人來說,不是很容易接受。」他表示,有些遊戲能幫助玩家認識別人眼中的自己,當玩家發現自己外界形象與期待有落差時,可以一個有趣的方式認識自我,如遊戲系列「實話實說」。另外,遊戲的模擬情境和機制能誘發參與者對主題的興趣,如新發行的遊戲「期貨時代」,模擬期貨或股票的買賣,玩家要在最佳時機買賣交易,並利用目前市場上各樣風聲與內線消息來避險與獲利。桌遊除了娛樂用途,還有教學和更深層的意義,某些需依賴遊戲帶領者,如教育工作者在現場作專業解說。

桌遊設計師龔義詔在介紹 新的桌上遊戲。(受訪者提供)

桌遊設計師龔義詔在介紹新的桌上遊戲。(受訪者提供)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