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職旅人看世界 Jerry. C 謝利
環遊世界是大部份人心目中的夢想。八十後旅遊節目主持陳國熙(謝利),卻以旅遊為工作,短短四年間遊歷過 50 多個國家,逾 700 個城市,不少人對他的工作羨慕不已。雖然經已走過不同大地,但謝利謙稱自己年紀尚輕,未算經驗豐富,不過旅遊的確改變他對世界的看法及其人生觀。
記者:古浚民 黃詩詠 李華倩
編輯:何卓賢 鄭巧兒 孫穎瑜
攝影:劉佳男
謝利回想當初在大學修讀企業管理,本和傳媒工作沒有任何交集,偶然一次留意到收費電視正聘請娛樂新聞主播,興致勃勃決定一試,過五關斬六將,終成為主播。頭一年的工作是學習搜集資料、寫稿、做訪問、配音等。2011 年,謝利成為了全港唯一一個全職旅遊節目主持,自此旅行便成為家常便飯。
四年過去,有時候,謝利都分不清自己是工作還是旅行,因為兩者已混為一體。他認為工作性質的旅行和一般旅遊最大的分別在於心情。工作性質的旅行,需要在事前做大量資料搜集,「我要清楚知道在哪邊拍照才美,去到下一個景點我要介紹甚麼、以甚麼角度介紹等,這一種工作性質的旅行,需要時刻專注,心情不能如普通旅行般放鬆。」
旅遊尋快樂泉源
數十個國家中,要數謝利最喜愛的地方,挪威及俄羅斯一定榜上有名。謝利在挪威逗留的那兩個星期正值聖誕,他一邊乘破冰船觀賞絢麗的北極光,一邊感受白色聖誕,不知不覺迷上這個北歐國家。「我特別喜歡外國那種輕鬆的生活模式,尤其是挪威,它是全球十大最佳退休國家,同時又是十大最快樂國度。挪威人崇尚慢活,在放鬆舒適的環境下,我們自然也投入了當地生活節奏。有人說在這裏生活半年可能會感到乏味,但當刻對我來說確實是十分難忘。」
而俄羅斯的建築物亦令他回味不已,「歐洲哥德式建築,洋蔥頭的教堂十分漂亮,五顏六色。」俄羅斯人往往給人高傲的形象,但他在這裡接觸到的俄羅斯人卻十分友善。一次在當地的經歷亦啟發謝利對現代人際溝通的看法。「我試過有一次錯過了一班飛機,那晚沒地方住,天氣很冷,身上又不夠錢,我在酒店門口想著應該怎樣辦的時候,遇上一群年輕人辦理入住手續,我多口問一句『可不可以分一間房給我』,他們竟然願意。事後我問他們,為甚麼願意這樣做,他答『人一出生就是要幫人。』這對我有很大啟發,現在大家都依賴科技,雖然很方便,但是卻少了份關心。我常常聽人問『為甚麼你不找我』,其實你問得出這句話,為甚麼你不主動找人?」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旅遊欠特色
走過眾多城市,對比之下,謝利認為香港旅遊欠缺特色,除了一些地標性旅遊景點之外,他想不出其他地方值得介紹給旅客。謝利續指,如果有朋友來港,他喜愛帶他們坐天星小輪,「港島建築物的密度很高、五光十色,所以我喜歡帶朋友欣賞維港,也會帶他們到長洲、大澳、西貢等。我認為不值得來港購物,香港購物不是特別便宜,所以我不會帶他們購物」。不過,謝利卻同意香港很適合居住,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交通發達,配套上十分方便。他指,在台灣、韓國等地方與朋友見面往往要花上起碼一小時車程。
提到台灣和韓國,謝利指,兩地有很多歷史建築,當地人亦懂得把舊建築活化,變成一處新景點,並保留舊有特色。他舉例,在台灣,一些小社區每逢週末都有文創地攤,讓年輕人售賣自家設計品牌。至於在香港,類似的攤位市集中心,如元創方(PMQ,由上環已婚警察宿舍原址改建的創意中心)已經變得商業化,而且香港的檔租並不便宜,店主變相要把貨品價格提高,難以吸引遊客,失去了意義。早前,謝利亦去過韓國的舊式國民住宅區三清洞,整個社區改建成咖啡室、賣衣服的小店和書店等,為整條街道注滿藝術氣氛,同時亦有市民居住。相反,香港正正欠缺這種活化模式,舊式房屋大都被拆去。
後記
謝利的工作範疇非常廣泛,除了拍攝旅遊節目之外,更是一名司儀、博客,充分展現出自由職業(Freelance)的彈性。謝利提到,已經計劃好將來發展的打算,繼續做現有工作之餘,更打算提高知名度,建立自己的品牌。長輩經常勸我們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謝利的經歷又會否令你有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