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灣今年三月爆發太陽花學運,反對台灣立法院繞過正常程序意圖極速審議《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今次選舉是「後太陽花」首次選舉,首投族數量近 62 萬人。網絡宣傳成為今次選舉兵家必爭之地,社交媒體成為了候選人的另一個戰場。但有學者指出,網絡消息高速傳播,一些小問題容易變成大衝突,社會網絡的政治參與仍有待成熟。


記者:林依依 王慧瓊 葉天詠
編輯:陳伽泓 唐芷瑩

年輕選民接觸網絡的頻率遠超上一輩人。一整個新世代的人都擅長使用社交網絡,不論是發放消息、獲取訊息、轉發貼文,宣傳速度都比舊方法快捷方便,如郵寄單張、逐家逐戶造訪等。而首投族不少人都沒有強烈政治傾向,從而依賴社交網絡接收到的資訊作抉擇。

專頁讚好數透選舉玄機

據統計,台灣最多人使用的社交網絡與香港一樣是 Facebook,每日有約 1000 萬活躍用戶,佔總人口四成多,自然成為網絡宣傳戰的主戰場,設立專頁,形象塑造工程都必不可少。以最重要的六都直豁市長選舉作參考,各候選人專頁讚好的人數與當選者的關係可謂呼之欲出。

當中讚好數目最南轅北轍的,是高雄市兩位候選人,讚好民進黨的連任市長陳菊的人數為全台之首,達 70 多萬,其對手、早年曾擔任未合拼的高雄縣縣長的楊秋興,只得 2 萬人讚好。陳菊競選辦人員指出,為吸引年青人選票,在網絡上曾花心思經營陳菊的形象,當中最突出的就是「花媽」形象。而傳統的造勢大會中,不論楊秋興或陳菊一方,參與者主要都是年長一輩搖旗吶喊,鮮見年青人參與,可見兩個世代已有各自不同參與政治活動的方式。

台北市市長選舉在今次大選中最受矚目,網絡宣傳也打得火熱。柯文哲的專頁有一張張出席活動或落區見街坊的獨照,配以表達柯文哲管治理念的金句。而連勝文則在 9 月拍攝宣傳短片,一班年青人回答「如果你很有錢,你會做什麼?」以及「你會選市長嗎?」,希望突顯連勝文即使有父蔭和有家族支撐,仍然希望當上市長大展拳腳,「撒下希望的種子」,但被網民批評內容膚淺,又揶揄他有錢有名利,的確不用出來選市長。戰略上連勝文明顯輪蝕。

討論區成新政黨票源目標

而新興政黨則選擇在網上討論區開帖拉票(台灣稱為「拜票」),但反應未必如想像中一樣。高雄市左營楠梓區市議員候選人黃若桓來自基進側翼,他曾在批踢踢實業坊(PTT,類似香港的高登討論區)的討論區開帖宣揚理念,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認為他做騷,亦有人讚賞他在討論區「親身」面對網民的尖銳評論,勇氣可嘉。

該黨召集人新一說:「唯一在 PTT 拜票就是我們呀」。他們的 Facebook 專頁有逾 15,000 個讚好,新一表示他們除了在社交媒體宣傳外,亦會在網上做 Livecast(現場直播串流),例如他們在競選總部作選後感言時,有用簡單器材作直播之用。他認為,要讓年青人都知道他們的政綱,因為過去年青人的投票率都比較低,而且都不是看文宣的人,反而都是看網絡的人,「我們這些東西都可從手機連結過去」。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學生莊舒羽則認為,在中南部地區,長者較多,他們實際生活中懂上網的人較少,一般通過電視獲取選舉資訊,只有她身邊的同齡人,正運用新媒介關注選情。

網絡政治仍有待成熟

相較於現今的「太陽花世代」,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表示,在二十幾年前的「野百合學運」時期,選民與候選人間是單向互動,但新興的社交媒體令兩者之間開始有雙向互動,選民政治參與直接且及時,而非如舊時一般,只靠電視、宣傳車以及上門派發傳單。

辛翠玲指出,社交媒體普及,使年青人聲音受到重視,但選舉的激烈程度,也會隨著年輕人不斷累積,而使對立陣營衝突更為激烈。就現階段來看,雖在資訊傳播上,對選情的瞭解以及選舉的監督等有所幫助,但它的運用和發展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如對某些候選人的過度攻擊或吹捧,都無法避免。

她表示,分辨好壞只能靠選民「放聰明點」,並說:「現在選民會因為內心有某位預想候選人,而產生移情心理,對支持者的言論潛意識地認同,對反對者的言論則雞蛋裡挑骨頭。」辛翠玲續指,不少候選人常將個人喜惡放上網,這些行為可能不經意間化大,令原本可能是細微的問題,因網民的不斷討論而無限放大,使小衝突變為大衝突。因此,她認為社交網絡的政治參與,直至能發展到理性
成熟的階段,尚需要一段時間。

對於網絡政治世代可能忽略年長選民,造成選民的「數位落差」,辛翠玲認為確實存在,但現在電子產品的普及和發展,讓年長或者不諳科技產品的人,都會慢慢更容易接近多元化的選舉資訊。

網絡傳播快需迅速反應

台灣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莊文忠表示,網絡尤其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很大,不管信息正確或錯誤,都會很快就傳送到每個人的手機上,包括政見、八卦新聞等等。對候選人來講,如果是錯誤的、抹黑的事件,一旦沒有即時回應,「對其傷害力蠻大的」,因為傳播速度太快,「網絡的影響,就是沒有辦法停止信息的傳播,因此參戰的部署與策略回應要更快速,不可能明天再更正、明天開記招,已經來不及」。

他以台北市市長選舉為例,認為網絡對國民黨連勝文可謂相當不利。他認為連勝文沒有好好經營網絡這一塊,一開始網民對他的認同已經比較低。反之,號稱無黨籍的柯文哲能夠得到認同,有網民甚至替柯文哲平反回應,「幫你擋掉攻擊,會省很多力量去回應」,速度會快很多。

莊文忠分析認為,網絡的影響力是柯文哲勝選的其中一個因素,因為他在網上的貼文、對他的正面報導及宣傳都遠多於對手,形象自然好得多。他認為,相比之下,國民黨對網絡的敏感度沒有那麼大,間接造成今次被選民離棄。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