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合一選舉 青年入政夢之歌
【本報訊】台灣史上首個最大規模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上月底落幕。各地直轄市長、議 員、鄉鎮市長等共萬多個公職席位塵埃落定。鎂光燈依舊聚焦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藍綠對壘。有年輕人首次靠黨參選;另外,三月一場撼動政壇的反服貿協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太陽花學運,不單激發今次大批首投族出現,更催生一批決意入政的年青一代。初生之犢的聲音,今後能否於台灣的政界抬頭?
記者、攝影:台北/李海藍 陳盈瑋 馮子愷 葉天詠 施家勝 袁楚楚
高雄/黃樂雯 成斾旻 邱巧嵐 陳伽泓 唐芷瑩 王鳳萍
編輯:陳伽泓 唐芷瑩
協力:范啟妍 鄒潔儀 林美婷 曾巧艷
八十後在選舉中崛起。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資料,全台參與直轄市議員選舉的 640 人中,35 歲或以下參選人佔整體 8.6%,有 55 人,較上屆 2011 年選舉的 37 人(6.2%),上升 2.4 個百分點,當中於今屆成功當選率更近五成。另外,選舉結果顯示,成功當選的 26 名年輕人中,逾九成六人以黨員名義參選,只有一人是以無黨籍身份成功當選。
年輕黨員從政新血
國民黨黨員,32 歲徐弘庭當選台北直轄市議員。他曾任今屆台北市長落選人連勝文的特別助理。他於選前一晚信心滿滿豪言:「我從來不會打沒勝算的仗。」他雖承認自己知名度不如其他競選人高,惟平時做地區工作累積一定人脈。他認為其他對手平均年齡介乎 50-70 歲,社會是時候需要一班新血。
徐弘庭不諱言,國民黨是他的「靠山」,為他提供選舉工程援助,更重要讓他得到一班「死忠」,即國民黨中年及年長市民的票源。選舉出現不少無黨籍候選人,他仍相信政黨執政符合大環境;國民黨於五都市長選舉大敗後,勝選市議員的徐弘庭卻發表一番惹人爭議的言論。他稱民進黨有智庫,經常回應公民團體拋出的議題,獲得大部分的支持者;國民黨則欠奉。故他認為國民黨需回應各種議題,逐步塑造更高政治認同,主張黨內的「理念型派系」與保守勢力對抗。
對政黨失望作本錢
另一邊廂,29 歲無黨籍台北市議員參選人王奕凱最終落敗。他一直以太陽花學運「第一批攻佔立法院」人士為選舉旗幟,吸納年輕選民支持。他認為,曝光率不足是無黨籍參選人一大挑戰;缺乏組織背後支 持,唯有用「太陽花」之名讓市民認識。他稱:「不怕缺乏支持,只怕背後沒有人教選舉操作。」對比其他政黨,他覺得最難還是缺乏選舉經驗,很多政黨都有基本盤,如人脈和曾為選民服務,甚至坐擁資料庫,可打電話提醒黨員和支持者投票。這些,王奕凱都沒有。
作為缺資源參選的年輕人,王奕凱說:「對當權者和政黨失望就是我的本錢。要跟他們拼政見,拼過往他們做得不足的地方。」他主張選舉理念跟地方事務,如建設和工人議題結合,使自己的選舉理念「接地氣」,再配合個人形象,更易讓大眾接受。「如果只說理念,市民不會理你,但當你一開口便談附近的焚化爐議題,他們便會開始留意你跟其他人的分別。」他解釋:「年輕參選人在爭議性議題上,會站在少數聲音一方,因有政黨人士一般迎聲音,這就是不同之處。」港劇《選戰》主角葉晴,因爭取提名票而出賣碼頭工人的利益,違反自己原有理念。王奕凱稱,選舉原則跟原本理念是兩樣東西,但要找到一個妥協點。
一哩路途遙:基進側翼
11‧29 投票日,鳳山觀天下大樓票站門外,張貼於該區第二屆市議員選舉候選人名單上共有 18 名候選人,是高雄市 15 個選區中競爭最激烈的。一號無黨籍候選人,27 歲的楊承翰年紀最小,較二號參選人徐榮延年輕足足一倍。
楊承翰所屬的「基進側翼」起步僅兩年,推薦五名太陽花世代候選人,出選高雄及新竹市議員,各人年紀還比楊承翰小。組織目標只有一個:送年青人入政。召集人新一(陳奕齊)充當軍師,多月來為五子四出助選、宣揚這群初生之犢的政治理念,包括三項主張:政治民主化、主權自主化、社會自由化,當中一大左翼主張,就是解決國民黨威權下的問題。「國民黨是毒蘋果;民進黨是爛蘋果。」他稱。但新一認為,新一代參政絕不能只以「超藍綠」來入手,因兩營各有自己政治主張,沒甚麼好超越的,但必須強調與他們分別 ── 離人民、離民主更近。
新一曾於荷蘭修讀東亞史博士、現職作家及為台獨社團南社秘書長。他說,落區拜票,感到中年選民並不抗拒年青人參選,只是防避。「他們會說我們很嫩,很 “Raw”,未經雕啄。」他會這樣回應:「我們談的都是歐洲的理念,哪會嫩?」他認為,台灣的一大問題是所有分配社會資源的崗位,都落在老一輩手上,退休金額比大學畢業生人工還高,是反發展。
是次選舉,「基進側翼」打的是「無黨」旗號。但新一坦言,他們一直有申請成註冊政黨,只是需時半年,趕不上是次選舉。一腔熱血是理想,但選舉始終是現實問題。新一表示,缺乏政黨資源下的參政經歷份外艱難。非政黨提名登記費,盛惠每人 20 萬元台幣。「我們登記那天,戶口餘下 10 萬台幣。一路靠民眾捐款(政治獻金)支持。」問到一旦候選人全部落選,還會繼續下去嗎?他表示,很視乎資源,但認為入政跟民眾覺醒沒有衝突。
選前之夜,藍綠兩營於全台各地的造勢大會萬人空巷。「基進側翼」於高雄競選總部外行人路放置了數百張膠椅,台上佈景牌清晰寫著太陽花世代「入政的最後一哩路」。晚會上,椅子僅僅填滿,沒打鑼打鼓的強勢,沒營造嘉年華氣氛的煙火。有的,是激情和溫情;各候選人均獲老一輩站台,薪火相傳的組合與激昂的演辭,加上民進黨立委葉宜津站台。那夜,新一、候選人、一群多月來並肩作戰的義工,全都激動落淚。
台下的支持者除了年青一輩,亦不乏年長人士。已屆花甲之齡的顯先生獨自前來,表示和太太都支持年青一輩,太陽花學運更遊說兒子參與。他表示,當年畢業時拿到的工資三萬台幣,今天很多畢業生只有兩萬,心疼現在的年青人。他認為,藍綠兩黨有太多既得利益要顧,即使少數人銳意改革,最終還是受制於黨中元老。他稱年青人入政監督,老一輩才不至胡作非為,台灣的民主制度才有望更開明。
下台後,楊承翰淚水仍在眼框滾動。他說:「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從政。」法律系畢業,一場學運,他頂著家人反對,決心入政。他稱,家人最終都由反對變成支持,選戰中時有幫忙。但在當晚關鍵一夜,他們卻沒有來。他諒解道:「始終對政治興趣不大。」問他們的情緒為何這麼激動,他稱:「很擔心台灣的未來。」這「一哩路」還要走多遠才抵終站?新一認為,令候選人當選只是第一步,入政後要向成為專業政治工作者的目標進發。
結果出爐前,新一預料候選人陳信諭和楊承翰當選機會較大,因兩人屬區是支持組織的深綠選民票倉。「基進側翼」五名候選人最終於市議員選舉全數落敗,共摘下三萬一千多票。而新竹市候選人黃彥儒得票率更佔選區 10.6%。(得票排第六的他本應已能取一席。惟因「婦女保障名額」所限,故席位由排第七的女候選人取得。)
鳳山區選民(60 多歲)戚女士則不太支持年青人入政,表示早前於學運看到兩位學生領袖把自己明星化,並非年輕人榜樣;又認為衝入立法院等行徑太激進。
台灣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莊文忠選後分析認為,太陽花學運讓更多人關注年輕人的政治參與,增加他們的政治熱情;學運令人了解網絡的影響力,這亦正是年青人擅長之處。他稱:「不只國民黨和民進黨,一些小黨如樹黨,都有年青一輩參選里長,這個情況在之前是少見的。」莊教授透露,現時兩大黨都積極培訓「接班人」,讓更多年青人參選,擴大黨的勢力,但就認為民進黨在這方面的培訓做得較出色。他表示:「年青人有理想,有人勝出就會鼓勵更多人參選。」他指出,有系統地培訓年輕人是未來各黨大趨勢,但不建議只推舉政治世家第二代參選。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亦有赴台觀選,看到選舉中不少年輕人傾向支持「白色力量」(即無黨候選人)。他稱,台灣開放的選舉環境,是讓年輕人參政的有利條件。他稱台灣選舉 96 年的首次總統直選發展至 今,已摒除三大政治弊病,包括抹黑、黑金和暴力,但始終與本港選舉不能相提並論,因本港選舉受中央政府箝制。
劉銳紹:港投催淚彈後柯 P 義工人數急升
劉銳紹認為本港的雨傘運動亦有影響當地年青人的投票意向,因他們有感北京對本港都會背棄普選承諾,不其然會聯想到「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他提到,勝選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最初招募的助選義工人數 不足,但自本港於 9‧28 警察向示威群眾擲下催淚彈鎮壓後,柯 P 義工人數急升三倍。
2014 年,沉寂多時的大規模學運在兩岸先後開花遍野。除了今次於九合一選舉付諸行動參選的年青人,學運領袖陳為廷亦剛宣布,將以無黨籍身份參與出年苗栗縣立法委員補選。對岸的本港亦步入「後雨傘運動時代」。有網民在討論區發起「光復區議會」運動,揚言要參選明年的區議會選舉,挑戰一些多年來因無競爭而自動當選的建制派區議員。
劉銳紹認為,本港年輕人須清楚自己的入政目的,當作是磨練亦是好事;參選成效則因人而異,如想繼續在政壇走下去,必須具備一定實力和學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