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地電影《狂舞派》主題曲「狂舞吧」剛勇奪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流連城市,人來人往,為了理想起舞吧」—— 來自夢工場香港演藝學院的他們,道出現今藝術學習與行業生態。選擇在理想與艱難現實的夾縫中掙扎,或苦或樂,他們始終異口同聲盼望政府能對行業投入更多支持。

 

記者:龔琦婧 施家勝  編輯:吳祖兒 唐芷瑩

 

截止 2013 年 3 月底,香港藝術發展局對包括劇團及文化項目等文化界,於2012/13 年 度 資 助 額 為 $58,681,161。而藝發局網站顯示,一個公開給藝團及藝術工作者申請的「計劃資助」項目去年首 7月共處理 44 份戲劇界別的申請,但最後只有 17 個計劃獲該局資助,總資助額為$1,568,000。申請成功率僅 39%。

 

政府騷一場收數百元

 

根據學院 2012/13 年年報,去年度該校學位人數共有 626 人。比卡超(藝名)從演藝戲劇學院畢業三年。她說,行內空缺不多,只有中英劇團、香港話劇團等提供較多入職機會,但亦非每年招聘。她說:「今次要一個 40 歲的演員就只會要 40 歲的,如中英劇團即使請一人亦要等待政府 funding(資助)。」收入方面,她稱一場排練半月的大型演出約收入 $10,000 -$15,000;為政府如廉署宣傳防貪訊息戲劇演出,一場約收 $400-600,一般演 50至 100 場,但遇上學校假期如暑假,收入便剎停。她說:「留在這行不難,忍到可以忍一世,但其實幾消磨意志。」

 

她表示,對行業前景不樂觀。她稱:「關乎政府政策,劇團獲資助不足下,最終只造成兩個現象,一是演員被壓價;或劇團找演員時,捨棄 APA 畢業生,轉找只讀過相關證書文憑但價錢較低的演員。」她認為,現時本港劇團以男性角色主導,女生入行更添難度。

 

演藝戲劇學院二年級生 Alex 建議,政府發展藝術可從發展小型藝團入手,開設更多小型演出場館,同時資助場地費用,除令小型劇團能夠繼續營運,亦吸引更多觀眾,從而提升公眾藝術修養。他批評,政府只是將「文明社會需要藝術」這一點做到而已,並非真心想發展藝術。Alex 認為,藝術常被淪為賺錢手段,但當與其他利益衝突時,又被打壓,如政府以佔用公共空間為由,打壓街頭藝術表演。

 

舞台製作互搶工常見

 

醉心舞台的不限於幕前表演者。據從事舞台設計的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業界無明確收費標準,有經驗的設計師接工作時經常「不論高低,大小通吃」,削弱畢業生的工作機會。他透露,舞台設計畢業生「接 Job」的開價約為萬二元 (資深設計師通常開價三萬多元),僱主大多願意出高一點的價錢聘請經驗較多的設計師。他稱:「即使同為畢業生,也有人選擇自我降價以招徠客人,最終壓低整個業界的收費標準,對大家也無好處。」

 

功課排練多但仍滿足

 

演藝學院「佈景及服裝設計」二年級生 EQ說:「選擇進入藝術這一行的人都很有激情,但卻料到『無飯食』。」很多演藝學院在學生,應付學院朝九晚六的恆常課程後,還要出席晚上七至十一時的排練時段,以及沉重功課量。EQ 稱,有時會因為舞台排練佔用太多時間而無法用心畫畫 。不過他說:「雖然辛苦,但能在夾縫中畫畫就很開心。 」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