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喉舌 不甘噤聲 笑罵五十年 劉天賜
陪伴不少港人成長的全球最長壽華語廣播劇節目——《18樓C座》,今年剛好播出50週年。每日12點半,收音機準時響起熟悉的音樂,「周記茶餐廳」的街坊就會和大家笑談民生、笑諷政府,見證了香港半世紀的發展。而《18樓C座》的內容如此幽默詼諧且一針見血,還多虧眾多編劇。其中,人稱「賜官」的劉天賜一直以此為傲,「一旦成為編劇,一輩子也是個編劇。」
記者:沈慧盈 廖芷君 蔡曉瀅
攝影:李詩慧
編輯:陳淑宜 劉明珠 高爾貝娜
版面編輯:余穎恒
60 年代的香港人歷經銀行擠提、股災、制水,以及「六七暴動」,社會陷入低氣壓,市民怨聲載道。除了香港節與陳寶珠,就數電台節目對市民影響最大。在「六七暴動」期間,商台推出廣播劇《欲罷不能》與《冷眼旁觀》諷刺時政。直到節目主持林彬被殺後,兩個廣播劇被合而為一,成為《18樓C座》,繼承其不平則鳴的精神。
其後賜官加入商業電台第一台,在楊普禧放假時,間中代替他,成為《18樓C座》編劇,從此為民喉舌,笑罵眾生。「住」在「18樓C座」的街坊,每天都會到「周記茶餐廳」談笑風生。上至政治,下至民生,雖然是直言不諱,卻能幽你一默。篇篇經典的情節,不乏賜官的筆跡。
針砭時弊 對荒謬敏感
「針砭時弊喜劇之餘,還要有意思和找到荒謬點。」在賜官的眼中,《18樓C座》就是如此的一套劇,必刺痛處,一針見血,「那時候的政府沒有這麼小氣,現在也不敢小氣,因為政府希望市民消消氣,否則民怨會更嚴重。被人罵不要緊,又不會死,但作為市民觀眾,有人幫他們出氣會感到開心。」
賜官筆下《18樓C座》云云故事中,有兩幕至今仍留下深刻印象,「有一幕是一名藥商賣假避孕藥,可是輾轉間妻子服用了假避孕藥,最後老闆就自食其果,越生越多孩子。」節目僅長半小時,不僅要道出故事,更要傳達道理,實在難上加難。
哲理流傳千古,時政亦日日新鮮,賜官又開始回想當年筆跡:有兩個小偷去了某人家裏偷錢,打開夾萬後,發現裏面有很多現金。原來這是高級警察家。賊人猶豫應否下手,但小偷學徒就堅持去偷,因為他相信那警察絕不敢報警,怕被人知道他私藏了幾十萬現金。以60年代的消費力而言,這銀碼已經龐大得令人難以原諒。如此一想,小偷便決定偷走全部錢,還留下自己姓名及地址。最後,長官只可啞忍,沒有報警。賜官道完故事,亦不禁自傲,「短短半小時就能反映當時社會民怨,甚至那年代市民對貪官的憎恨,但聽眾聽完也會忍不住微笑,這就是共鳴。」
成就並非隨手可得,賜官竟指自己創作時不靠靈感,而是靠敏感,「靈感不到就寫不出,如何交稿?明天不交稿就沒有人再找你,那就餓死了。但敏感是指編劇對任何事態、人物、物件和事情,都能敏感地捉摸到,看到它可以拍成戲的地方。」這不全是天賦,賜官自述當年一天起碼看七至八小時的影片,閱讀大量書籍才能培養技巧,「你怎樣訓練到自己一眼望到事物,就想到可以如何借用到自己的故事中,這就是敏感。」
道德勇氣消失
電台廣播劇如今買少見少,時政廣播劇更是少見,《18樓C座》不平則鳴,為民喉舌,更見難得,「民間聲音很重要。如果連民間聲音都失去,這世界只剩政府聲音,對政府的讚美,我們就只會聽到一種聲音。這種情況在某些地區已經發生二十多年,有些人永遠都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因為聽不到其他聲音。」
可惜時移勢易,香港變遷一甲子,令賜官亦慨嘆:「是否一個戲劇性節目或一個故事,現在已經不太講究。只要肯罵,市民就會開心。」《18樓C座》對編著劇本的要求一直很高,但現在的市民似乎已經不懂欣賞。社會風氣變遷令賜官更失望的,更是對時政的漠不關心,「寫社評都一樣,本來只要表達到那一份刊物或機構對時事的持平看法便可,但可惜現在已經不多持平,也不能講中方向點。(原因)並非員工有偏見,而是老闆有偏見,(導致)員工也不能沒有偏見。」
「我覺得港人道德勇氣正慢慢消失,意思是中國所說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香港人一向習慣說客套話,凡事都不願直接衝突,不過賜官卻覺得如今不止於此,而是眼見不義卻不言,「你在公眾地方見到一個小孩大便、小便,你有沒有勇氣走出來指著小孩罵?我想十個有九個都不敢,因為怕惹是非,又不是臭到我,最多就下車,不關我事,這就是沒有道德的勇氣。你有很多事看不過眼,就要出聲,但現在大部分都不敢,怕事、怕惹是非。」
闖蕩影視圈後,賜官桃李滿門,常教學生無論創作電影、漫畫,還是劇本,首先要想到主題和荒謬點:找到自己所想,將其分析,找出荒謬點。一般人未必能夠找到,賜官亦相信要有獨特眼光才會發現荒謬點,再佈局寫出具起承轉合的故事。說畢,賜官搖搖頭說:「現在直接地罵也是一個層面,不過我覺得這樣會沒有藝術。」如今賜官年屆七十都不願退休,堅持將一切劇本寫得合乎理想,決不得過且過。
被問到有否曾經被要求大幅修改作品,賜官一秒變嚴肅,「沒有,從來沒有!我做了三、四十年,包括電台(節目),他也不會找我開甚麼題目。任何一個社會沒有創作自由、思想自由及表達自由,社會便沉淪了。」近年南韓及台灣解除禁制令,多元發展文化產業,作品有聲有色。他慨嘆香港反而限制漸多,但並非源自政治,而是經濟,「你不聽話根本沒人會發行你的稿件,你不能賺錢就會餓死,不想餓死唯有聽話。」
考核專業 試驗人生
當年賜官接下《18樓C座》編劇一職,至今仍然堅守個人主見,不願更紅頂白,「劇本表達個人意見。若有人影響到你,(作品)便不是原意,你只不過是『乩童』,意思是有人上你身,你只是執筆寫出那些人的意見。沒主見的你就會人云亦云,宛如『應聲蟲』。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說,被人洗了腦也不知道。」
「有困難就不是專業,有困難就解決他。」創作五十年,如今成香江才子的賜官,自傲大道從沒有經歷低潮,「有低潮的人就不是專業,專業的人就沒有高低潮。要謀生、要養妻活兒,怎能夠遇低潮就不做事,難道你去死嗎?不可以這樣的。所以一切都順著潮流去做事,但暗中把持自己原則。」樂天如賜官不當一切為人生低潮,只是一道考驗,驗的是專業能力,考的是人生信條。
《18樓C座》陪伴港人 50 年,背起重責,為民發聲。儘管賜官不再擔任廣播劇編劇,至今仍依賴筆桿寫下香港時弊。當初靠著「周記茶餐廳」中的周老闆、祥嫂、無牙三姑等老街坊,向社會作出真實而幽默的控訴,如今在直播室中開咪,嬉笑怒罵,與時並嘴,卻亦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