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凡事效率為先,若流傳下來的傳統武道追不上社會變遷,自然被拋離於後。港人歡迎和風,但弓道、劍道與柔道在港發展,仍要在禮節與現實局限之間二擇其一。「跪地穿甲」、「基本體」、「射法八節」等習俗代表日本武道哲學,本應是運動精神核心,但時移世易,扎根於港的日式體育與原貌逐漸變異,只有導師仍堅守本心,不許傳統褪色。



記者、攝影:洪孝諾 周子晴
編輯:莫稼浩 黃梓朗
版面編輯:陳靖祺

  藏於觀塘工業大廈裡的弓道場空曠非常。七個箭靶、數把弓具、一塊寫有「香港弓道協會」的牌匾,就是學員日夜鍛煉的修道場。每個學員凝聚心神,預備作「射法八節」,足踏、胴造、弓構、打起、引分、靶上準心成唯一焦點,只待引弦放箭。「很多運動比賽都包含對手,但弓道練習的對手只有自己。」協會副主席林愷欣練習弓道十年,悟到最多並非命中靶心的技巧,而是「射法八節」最後一步——「殘心」,沉靜個人,反省自身,求得進步。

  林愷欣不稱弓道為運動,也不稱之為武術,而是武道。「武道除了運動層面,更著重精神層面。」整套弓道動作除放弦一刻,其他動作在日語中稱為「體配」,「直譯可視為身體上的配合,包括一切在道場的動作,如站立、走動、運用弓箭等。這在弓道中十分重要。」

西方射箭講求快狠準,而「射法八節」整套動作可長達40秒。

  傳統能守,資源卻無從入手。標準弓道分為近的練習及遠的練習。近距離競技裡,弓手須與直徑36釐米的箭靶相隔28米,而遠的練習裡,弓手則須與直徑一米的箭靶相隔60米。場地面積有限,協會所擁七個箭靶都是用作近的練習,學員亦難以進行遠的練習。

  弓道傳統漂洋過海,在港發展多年卻未褪色。協會導師均來自國際弓道連盟。在日本,組織管理當地中學生和成年人的道場,亦有協助制定弓道比賽規條。香港弓道協會導師於日本留學,學習傳統弓道禮儀後,才回到香港授業。雖然導師背景不一,但都期望能將正宗日本弓道傳授予港人,盡可能保留一切禮節。

競技行先 獎牌量化實力

  若柔道創立人嘉納治五郎起死回生出戰賽事,他定會驚呼連連。在出場時,他會受舞台上的煙霧與燈光效果沐浴、赤腳踏上的並非灰綠色的墊子,而是鮮明的紅黃藍色、與自己對賽的好手並非同樣身穿白袍,而是一身深藍,對方甚至並非日本人,而是來自近年冒起極快的歐俄地區。世界趨勢影響下,柔道變得重視競技,原始傳統只能在「形」,即嚴格遵從規定的練習方式中窺見。

  香港自80年代引入柔道,當初將一切傳統原封不動空運到港。中國香港柔道總會主席黃寶基稱,本港柔道至今仍重視禮儀,但本質已從武道訓練轉為重視競賽。「因為有獎牌與無獎牌,你看得出來。」

  日本當地保留傳統最為完整,但歐美亦積極培養國民對柔道的興趣,當中篩選人才,重點培訓。近年香港在發展柔道競賽文化外,亦跟從日本做法,由協會舉辦「形」,類似中國武術的套路與跆拳道的品勢,將技巧格式化,訓練選手整體技巧。雖然黃寶基覺得香港應以競技為大方向發展柔道,但他覺得最基本的日本傳統技巧,現今就只能在「形」中見到。

黃寶基指自己較喜歡競技型柔道。

  現時柔道競賽規例亦與其傳統大相逕庭。修例前,現代柔道選手可在比賽中運用其他武術技巧,如相撲及巴西柔術等,以求在短時間內勝出。但協會現已修訂規則禁止選手走「法律罅」,避免不公平賽果。

  柔道發展至今數十年,逐漸為港人熟知,教練薪酬卻未有提升。根據康文署標準,每名全職教練的建議薪酬為每小時200 元,黃寶基稱平常一日只有兩堂,難以吸引新人入行。

資源所限 有心亦難續命

  學員戴上稱為「面」的護罩,雙手緊握竹刀柄,小心防備眼前對手。縱使面罩掩蓋眼神,雙方都能從一閃即逝的交鋒中認清實力。劍道節奏甚快,勝負往往取決於一瞬判斷:對方決定「先攻」,學員亦能「因應」格擋。若閃避不及,學員身上特定部位被竹刀擊中,對方就能獲得「一本」即一分,五分鐘內,學員必須「氣劍體一」,才能斬獲「兩本」而勝。

  鍊心館館長李淑玲已是劍道五段,過去30 多年曾對陣無數對手,至今重視的亦非勝負,而是劍道在港承傳。她曾到各地切磋武藝,途中發現不同地區的劍道傳統禮儀各異,並非完全跟從日本傳統。「香港劍道禮儀仍然頗貼近日本,甚至較台灣(保留得)更好。」

常有人將劍道和居合道混淆,劍道使用竹劍,居合道則使用真劍。

  她形容,有些地方會省減禮儀,如代表尊重劍道的「跪地穿甲」。她回想當時香港引入劍道時,協會盡力傳承傳統禮節,劍道導師每年都會到訪日本交流所學,回港後悉數相授。

  儘管港府逐步增加體育發展資助金,但劍道、柔道和弓道仍受資源及場地局限,資助亦因三項運動並非精英運動項目而不獲支持,須自負盈虧,導致傳統被迫消逝,迎合大眾喜好。日本國技柔道雖比劍道和弓道更普及於社會,甚至被列入奧運項目,但其競技風格濃厚,近年逐步改變,香港亦有意發展競賽方向,選擇背對過去,展望賽事收益。

  日本武道強調人心,並非強健體魄就能掌握。傳統禮節或許不合時宜,部分亦反映迂腐的階級觀念,但無可否認的是武道哲學必須配合傳統儀式,才能將箇中精神徹底滲透每名學員筋骨。

劍道禮儀常識

1  進道場時向場內行禮, 然後除去鞋襪。(參觀者脫鞋即可,不要求行禮)
2 道場內除休息室外嚴禁吸煙或吃零食。
3 不得在道場內喧嘩,鬥毆或使用任何污言穢語及不敬的言辭。
4 從他人面前經過時要打招呼,不可衝撞或是推搡。
5 行走時不可跨越竹刀,木刀和護具。
6 閒置的竹刀,木刀要擺放整齊。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