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溺港隊奪佳績 盼增資源吸人才
香港拯溺代表隊繼上年在世界錦標賽暨世青賽,取得歷史上第一面世界賽金牌後,上月再以16金19銀21銅的佳績,在全國救生錦標賽成為大贏家。政府每年透過體育資助計劃,向拯溺總會提供約470萬元資助金,但有教練指港隊要進一步提升國際成績,仍需加強資源配套。
記者:李卓楠 林璟汶 歐陽卓然
編輯:李樂欣 蔡雅而 葉浩徽
版面編輯:古浚民
盧霆鍵是香港拯溺代表隊男子隊成員,於今年全國賽100米救生板競速項目中獲得銅牌,亦曾在上屆世界賽奪得第八名。中學時代他初次接觸拯溺運動,機緣巧合下參加全港拯溺學界比賽,發現比傳統游泳項目更加新奇有趣,例如多了蛙鞋和救生浮標等用具,變化更多。儘管剛剛在全國賽取得銅牌,盧霆鍵卻不太滿意,因為他兩年前曾在同一賽事奪冠。港隊近年增加了不少有實力的新隊員,他希望可以爭取到代表香港出戰世界賽的席位,取得更高名次。
重細節仿效澳洲
談到拯溺運動的困難,盧霆鍵認為拯溺的器材比單純游泳多,起初熟習器材時會感到辛苦。技術上,拯溺需比游泳注重更多細節,例如穿著蛙鞋,帶著假人游泳時,由於負擔更重,游泳技巧要求更高,需要注意泳姿等細節,方可加快速度。

沙灘跑賽是拯溺競賽項目之一。
雖然拯溺在香港並不是熱門運動,但盧霆鍵對拯溺運動前途仍抱有信心,皆因隊中師姐女將黃學穎及吳翠華去年泳池拋繩賽奪金後,拯溺運動開始獲得港人留意。他希望香港能仿效澳洲,因為當地人非常重視水上活動,有人甚至視拯溺為國粹之一。不過,他亦明白,拯溺非香港政府的重點培訓運動,所以首要希望政府能增加資源。
港隊明年將再次出戰澳洲世錦賽,教練李健聰明言港隊正積極備戰,務求再取佳績。他強調,港隊會汲取上年荷蘭世錦賽的經驗,針對每位隊員的個人技術,制訂出「有質素」的訓練方案。李健聰透露,未來港隊將會參與日本舉辦的拯溺交流賽,與世界各個強隊交手,讓港隊了解現時各隊水平。
李健聰認為港隊技術已達到世界標準,女將去年奪金,足以印證港隊有實力奪取獎牌。但他強調,不會強求運動員奪得獎牌,因為澳洲、紐西蘭及中國等地代表隊實力強勁,因此港隊首要目標是突破自己,特別在自身強項沙灘賽上。
汲取經驗求突破
李健聰認為,若要與世界強敵抗衡,甚至超越他們,港隊需要更多資源配套,吸納更多年輕有潛質的運動員。他指政府雖然一直透過體育資助計劃,每年定期向香港拯溺總會提供約470萬元資助金,但資金不足夠以引進更多先進器材作訓練。他慨嘆:「拯溺運動始終不是熱門運動,所以政府投放資源難免較少。」
港隊成員多為學生,隊員往往花了不少時間上課,訓練時間亦因此略嫌不足。李健聰表示,要成為香港全職運動員十分困難,尤其是這項較冷門的運動:「我當然希望香港能仿效澳洲等地,有更多全職拯溺運動員,但香港始終對此項運動的支援不多。」不過,他對香港拯溺運動的未來發展,仍保持正面態度,認為不少人開始了解這項運動。拯溺總會定期到不同中學推廣,更舉辦學界比賽,發掘有潛質的年輕人,期望拯溺運動能發展成為主流運動。

拯溺港隊屢獲佳績,出戰英聯邦拯溺錦標賽與各國一拼高下。
校園推廣重青年
香港拯溺總會體育發展主任丘惠萍指,他們常於中小學推廣拯溺運動,亦歡迎學校邀請他們進行示範。她又表示,總會一直有舉辦分齡賽,讓八歲或以上的兒童嘗試接觸或認識拯溺。丘惠萍表示,政府資助一方面用於競賽資金、聘請教練及租用場地等恆常訓練,另一方面則用作推廣運動。她更透露,拯溺總會有意在下年度舉辦規模較小的海洋國際賽。
丘惠萍又補充,總會未來將投放更多資源在青少年培訓上,希望讓社會大眾清楚了解這項運動,而非片面地認為拯溺運動只與救生員有關。她指由於拯溺仍未成為奧運會項目之一,因此總會的短期目標暫時會放於來年拯溺錦標賽上,強調是「重中之重」。
拯溺競賽項目基本規則
拋繩賽
45秒內將繩拋向距泳池終點牆12.5米的隊友(溺者),並將其拉至泳池終點牆,溺者需雙手緊握繩索並只能踢水待被拉回。如不成功,限時內可將繩收回再拋接,不限次數。
模擬救生反應賽
四人一隊,出場次序抽籤決定。每隊各有兩分鐘時間處理突如其來的考驗。可利用泳池內所有可用工具。七至十四名受過意外訓練的人員會扮演受害者、旁觀者、泳客等角色,分佈於泳池四周或池中。溺者身邊也可能有復甦假人等待施救。
沙灘跑賽
參賽者須在指定路線,跑50至90公尺至終點線。終點裁判以參賽者的胸部橫過終點線為準,同時雙腳要保持垂直姿勢。參賽者不得使用人工起步器,但可用沙製造小沙丘作援助出發之用。
資料來源:拯溺競賽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