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六禮、文定、嫁妝、上頭,傳統中式婚嫁禮節繁多,古時多數由大妗姐安排。近年不少新人選擇中式婚禮,現今婚禮行程緊湊,大妗姐去蕪存菁,保留箇中精粹及獨特步驟,不失傳統之餘,亦感動了不少新人。


記者:黃靖雯 梁凱琳 曾慧欣
編輯:楊善婷 麥慧敏

新人用以敬茶的傳統茶具套裝。

傳統精髓不可缺

大妗姐是中式婚禮的重要人物,負責安排婚禮流程。羅勤芳經營婚慶公司十多年,曾為無數新人安排中式婚禮。她指自己介紹婚嫁禮節時,都不習慣長篇大論,「例如『過大禮』,是男家將禮品送到女家提親,代表一份誠意,用十句說話以內令新人知道禮節背後的意思,希望令他們感到中式婚禮不麻煩複雜,不抗拒中國傳統婚禮。」

她又稱,不少禮節都應時代需要簡略,「現在中式婚禮程序比以前精簡,例如新娘入門後,會與老爺奶奶食『滿堂飯』,象徵著成為男家新成員,但時下有些新人要趕去註冊,省略了這個部份。婚禮程序及時間安排緊湊, 更會由『三朝回門』變為『即日回門』,意思是新人在男家拜過天地後,便即時返回娘家,進行回門的儀式,省時省錢。」不過有些禮節一定要『做足』,「例如敬茶都是不能或缺的儀式,長輩都對此隆而重之,因為中華禮儀都強調長幼有序。」

金椰子是「大禮」之一,象徵有爺有子,兒孫滿堂。

大妗姐角色亦有改變,同是大妗的陳月華(華姨)說:「以前大妗姐等於媒人婆,現今大妗負責主持中式婚禮嘅流程同帶動氣氛。」華姨稱,大妗姐必須面對陌生人、不能抗拒陌生環境,不僅要有天賜福氣,要懂得臨場應變、營造氣氛,主持時更需要氣勢來「壓場」,「沒有破冰時間,一入屋就要打成一片。」華姨表示,現代新人行程緊湊,省略不少繁瑣儀式,大妗亦不用再「揹新娘」。

習俗儀式添感動

羅勤芳認為,「中式婚禮份外令人感動,曾有新娘爸爸婚禮前心情都十分平伏,表面若無其事,到愛女敬茶之際淚如泉湧,連在旁太太都大為驚訝,其實他的心情十分矛盾,捨不得女兒出嫁,情緒便在飲茶一刻爆發出來。」

剛結婚四個月的Hilary與丈夫阿喬決定以「半中半西」舉行婚禮,她認為中式婚禮意義較重要,形式禮節不一定要跟足,「如要做齊所有儀式程序,一整天都不夠用,前一晚亦要準備很多東西。」問及最深刻的環節時,她想也不用想就說:「當媽媽幫我穿上裙褂時,自己已哭成淚人,不捨得離開她。如果當時自己沒有舉行中式婚禮,我會十分後悔」。

在Hilary看來,中式婚禮感覺異於西式,「溫暖且開心,雖然捨不得」,可能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