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裂縫 不完美中尋自我
談到「裂縫」,你的第一印象或會是瑕疵、缺陷或污點。社會鼓吹完美主義,努力掩蓋裂縫,從事首飾設計的陳寶鋒卻反其道而行,選擇呈現裂縫,告訴你我在城市某角落有劃破時間的痕跡。
記者:鄭斯蔚 李穎珊
攝影:李穎珊
編輯:何妙容 謝天揚
版面編輯:李海澄
首飾設計追求完美,身為設計師陳寶鋒希望作品沒有任何花痕,把最好的一面呈現人前。不過自小在草根環境長大,種種困難反令他自強,更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對他來說,裂縫代表一種關係,「好像一個白色的圓形,本來只是一個圓形,一旦出現裂縫就有張力」,為平庸的牆壁增添一線不平凡。

裂痕好像缺點依附在牆壁上,陳寶鋒卻要把它明明白白的顯露人前。
在空隙中尋價值
設計師會透過作品訴說自己的故事、回憶和想法,陳寶鋒希望從作品反映個人和社群之間微妙關係。他指出,這是一件矛盾的事,因為每個人應該自由自在,按自己喜好生活。同時,人又要與生活社群一致,說同一語言,擁有同樣膚色,「如何在一致中找回自主,就是藝術需要解答的地方」。
他認為,設計首飾產品有太多局限,加上推出市場多次轉售後,買家逐與創作者失去聯繫,難以將自己意念融入作品,並與顧客相連。陳寶鋒選擇以行為表達自己想法,讓整個創作過程有不同層次,「城市裂縫」計劃因而衍生。

設計師陳寶鋒希望大眾從幼細的裂縫,反思對世俗完美的看法。
計劃由上年底開始,陳寶鋒以金繼技術(見副稿)修補城市中的裂縫,以社區藝術表達這個「不能三言兩語說清的矛盾」。荒廢街市、屋邨球場和街道後巷,都是他的修補對象。陳寶鋒特別喜歡在整齊排列的磚墻中尋找裂痕,並以繪漆和代金粉補上,幼細的金線在密密麻麻的牆中更為注目,就像一個人在社群中找到自我價值。

幼細的金線在裂縫中尤為顯眼,是缺憾但有價值。
勇敢回應不完美
陳寶鋒目前已修補了四、五條城市裂縫,全部集中於石硤尾一帶,因為街坊小店和屋邨公園令人感覺悠閒,他尤愛這區的環境。陳寶鋒平日喜愛遊走後巷,「雖然這些地方很靜很骯髒,卻讓我感覺舒服」。其中一條修補的裂縫就在深水埗的一條後巷,旁邊是一間沒有招牌的理髮店,牆上簡單寫上收費價目。東主願意在後巷為街坊剪頭髮,收入微薄,陳寶鋒說:「他(東主)在城市裏找到生存的位置,挺有意思的!」於是陳寶鋒為脫色裂縫填上屬於理髮店歷史的顏色。

陳寶鋒正於街頭以金粉填補牆壁裂縫。
修補過後,裂縫蛻變得更耀眼,陳寶鋒希望做到「呈現」裂縫,而非「修復」裂縫。他並非想透過「城市裂縫」傳遞什麼訊息,而是希望在狹窄的痕跡帶出思考空間,默默回應社會對不完美的看法。
金繼修復技術
金繼又名「金繕」,是日本傳統的修補技術,多用於修補茶具等瓷器。先用麵粉、清水和生漆等混合成黏合劑,重新修補瓷器裂縫。風乾後再用刀批走多餘的粘合劑,用紅色繪漆沿裂縫畫出紅線,待紅漆半乾後再塗上金粉或代金粉。整個過程需時大約三個星期,陳寶鋒平日在街道上修補裂縫則改良手法以縮短時間。

一條條幼細的裂痕見證着歷史的演進。
(以上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