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衝破大眾誤解 賽車學校飆出未來
去年十月香港首次舉辦國際級賽車比賽——電動方程式賽車( Formula E ),成為一時熱話,但坊間普遍對賽車所知甚少,政府支援也不多。推廣賽車的責任便落在一班有心人身上。
記者、攝影:易望儒 簡樂笙
編輯:梅展豪 林曉晴
版面編輯:李卓謙
香港賽車學校董事冼浩明(Senna)以前擔任職業車手時,曾涉獵小型賽車到方程式等不同車種,但其車手路並非一帆風順,金融風暴令其事業停滯不前。在前輩錢小豪提議下,Senna毅然轉職成為賽車教練,更創立香港賽車學校,在另一賽道延續賽車夢。Senna希望賽車學校可將賽車運動普及化,讓更多人認識賽車。
漸見安全 費用大減
Senna指大眾對賽車運動有根深蒂固的誤解,例如不少人認為賽車危險和「燒錢」。但他指出,危險的只是非法賽車,而非職業賽事。根據國際汽車聯盟(FIA)於 2015 年的報告顯示,全球職業賽車失事導致傷亡的全年事故數字,比香港一個月內的交通意外傷亡還少,可見賽車的安全系數非常高。有見及此,香港賽車學校不時會到中小學校演講,糾正普羅大眾的誤解,並從而推廣賽車運動。
香港小型賽車協會創辦人兼資深賽車教練謝耀輪則憶述,他的表哥於 1988 年參加國際小型賽車格蘭披治大賽時,扣除贊助後,仍需自掏約七萬元作添置器材和報名費之用,但現時參與小型賽車賽事,租用器材只需約五千元。他認為參與賽車運動的費用已經大大降低,是一般人可負擔的水平。

學校教練與學員合照,後排右一為Senna,右二為謝耀輪。(易望儒攝)
家長放手 安心追夢
對學員而言,成為職業賽車手可能遙遙無期,但賽車卻非只是消閒運動。
何小朋友自小患有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默書、考試往往「零雞蛋」,但為應付賽車學校的考試,竟然於一日內記熟賽車旗號、規列等知識。家長何太認為賽車改變兒子的生命,雖然他將應考呈分試,但何太仍表示:「讀書 80 歲都可以讀,但我不想他(何小朋友)有一日會對我說:『媽媽,其實我那時很想玩賽車。』」想起兒子為繼續玩賽車而努力讀書,何太邊說邊笑,也不介意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香港賽車學校雖然只有賽車模擬器作訓練,多年來訓練出不少優秀學員,謝耀輪認為學校和家長都開始認同賽車運動,期望在五年內作普及發展。Senna亦同意賽車學校集中培訓學童和青少年,形容他們會是「香港賽車界的棟樑」。他更透露,正與有關方面商討把小型賽車列入學界比賽項目。

Senna循循善誘下,何小朋友燃起對賽車的興趣。(簡樂笙攝)
場地盡失 發展滯後
屯門龍鼓灘曾設有全港唯一合法小型賽車場,不過在 2010 年 2 月發生致命意外後,賽車場隨即關門,政府從此拒絕發牌予賽車場。謝耀輪比喻香港為一個沒有足球場的城市,卻有一隊冠軍足球隊。他又反問:「柬埔寨正在建造一條國際 A 級跑道,香港是否比柬埔寨還要落後?我覺得這是笑話!」他補充,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早前建議於欣澳填海用地興建國際級賽車場,選址鄰近機場,可減少賽車發出的噪音。謝耀輪認為此是可行做法,希望政府把握機會發展賽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