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忌談「死」,處理喪事的殯儀行業亦彷彿披著一層神秘面紗。殯儀喪禮 策劃師除了協助客人安排一場喪禮,也要打點一切做到細大無遺,以表達對先人的敬重。

記者、攝影:張錦榕 范曉文 歐嘉俊
編輯:林婉婷 張琳宜

人一生只有一次喪禮,擔任殯儀喪禮策劃師的責任重大,工作範疇亦很廣泛。祿福禮儀學院院長陳振哲形容,「我們就是導演,需要導演整個殯儀的流程。」 喪禮策劃師 (funeral director) 就要清楚了解每個程序,但不用參與其中,包括領屍、 出殯、火化、取骨灰、決定喪禮場地,甚至棺材選木,皆要通曉。殯儀形式多為五眾一醮,即打齋、土葬、和海葬為多。其中土葬,策劃師就要因應不同地質年期,去選用不同材質的棺木。他們著重細節除了表現專業,亦是對先人的敬重。

陳振哲 :

我們 ( 殯儀喪禮策劃 師 ) 就是導演,需要 導演整個殯儀流程。

陳振哲表示,殯儀不只是商品,當中也牽涉很多感情因素。身為殯儀喪禮策劃師,就是協助客人辦好喪禮,陪在他們身邊。他又指,跟客人建立良好關係要經過三步曲,「我認識你,我喜歡你,我信任你」,殯儀業的信譽尤為重要。家屬每當面對喪親,都會失措,情緒較為波動,所以容易因細節上的執著引起紛爭。故喪禮策劃師的另一責任,就是要解決糾紛。糾紛通常源於家屬的宗教信仰,正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喪禮策劃師就要從中調停,避免家人無所適從。陳振哲認為,錢是其次,重要的是如何完成喪禮,同時不會令家屬失去親後帶來更大傷害。

興趣為首要

訪問當日有三位新生來面試,陳振哲指,成為殯儀喪禮策劃師的首要條件是有心,「若對這冷門事有興趣就可報讀,最重要對殯儀有興趣和有心。」而面試學生亦需「過三關」,包括:家人會否反對入行、安排面試者瞻仰遺體、以及有沒有駕駛執照,日後或需要駕駛靈車。陳振哲指,若頭兩關不合格,就表示不適合投身殯儀業。加上曾經有家人因學生觸碰遺體感 厭惡,所以陳振哲會安排面試者先觀看遺體。其中一位面試者劉先生原本從事零售行業,但他決定轉行投身殯葬行業,因他視這行業為有意義的職業,「我不想做死板的工作,想找一份自己有興趣的職業。」劉先生指,雖然自己暫時對殯儀概念很空泛,但想去了解更多。他認為「人死皆空」,殯儀業的工作不單為先人完成最後心願,亦能陪伴其家人完成最後的路程。從事殯儀,除了與死亡打交道,喪禮安排得宜,減輕喪親家屬的哀痛,也是一種莊重的悼念儀式。

打破師承制

殯儀行業一向採用世襲或師徒制,現時卻出現「師父找不到徒弟,徒弟找不到師父」的青黃不接情況,其中撿骨師傅更有失傳的危機。陳振哲表示,殯儀是偏門工作,並不普及。而上一代的教育水平較低,殯儀師父只能身教承傳,所以他辦課程,將手藝化成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承傳制,開托一條入行的新門路,但利益衝突就遭不少行家指責。不過他指,曾有行家來報讀,希望從正規課程學習,對行業有基本的認識及了解之餘,也明白習俗背後的意思。

殯儀統籌些甚麼?

殯儀喪禮策劃師的工作多由死訊開始,首先需要接見死者家人,讓家人了解香港殯儀的情況,教導死者家人如何辨喪事,再開始喪禮統籌工作。包括租用殯 儀館、選擇棺材的質料、葬禮方式、宗教儀式、安排日子舉行喪禮、先人壽衣、安排先人的靈柩到墓地落葬及訂製墓碑等細節,都需要殯儀喪禮策劃師去統籌。而策劃師亦會同時與死者家人作哀傷輔導,盡量令他們在籌備喪事時釋懷和減少哀痛。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