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不少年輕人都有收集「扭蛋」的興趣,「扭蛋」專門店更成為潮流熱點,旋風式掀起一股「扭蛋」熱潮。熱潮背後卻製造大量塑膠廢物,衍生了嚴重的環保問題。

記者:何漢穎、鍾雅宜
編輯:嚴敏慧、林佩瑩

全港擁有八間專門店的「扭蛋」經銷集團營運經理劉敬賢表示,各分店每星期都會來貨一至兩次,較大型商鋪每次的入貨量更超過數千個「扭蛋」。驚人的銷售數量隱藏了由「蛋殼」帶來的塑膠垃圾數目。

「蛋殼」命運 截然不同
顧客余漢輝是一名大專生,他喜歡「扭蛋」是因為被「蛋」內的模型玩具所吸引,至於「蛋殼」,通常會丟掉。每隔一、兩個星期便會花十 五至三十元「扭蛋」的中六學生歐永鴻則表示,立即棄掉「蛋殼」太過浪費,有時會儲存起來作別的用途。

無人回收 堆填接收
其實,各間「扭蛋」專門店都設有紙箱或膠箱收集「蛋殼」。不過,大多數顧客都將那些紙箱或膠箱當成回收箱,以為棄置的「蛋殼」可供循環再用時,但原來那些箱只是廢物收集箱而已。劉敬賢表示,每間分店平均每天收集五至六箱「蛋殼」,一般會直接丟棄,而少部分則會被學生取去循環再用。由於生產商沒有循環再用膠殼的計劃,因此他們多數把「蛋殼」棄置。身兼回收商及再造商的麥志槐則表示,他不會主動聯絡生產商或分銷商,亦未有聽聞同行會回收扭蛋膠殼,故此「蛋殼」只好被送往堆填區。

官民齊心 人人開心
長春社總監張麗萍指出,很多市民未知堆填區將近飽和,即使知道也不會問自己可以為此而做些什麼。她亦指出香港人對垃圾分類回收的概念薄弱,政府又未能妥善處理及執行垃圾分類及堆填區收費計劃,實有礙環保工作執行。

張麗萍認為市民應與政府互相配合,才可有效地解決環保問題。以台灣為例,現時大部分台灣人購物時,都會主動把包裝紙或包裝盒退回給店舖或生產商,此舉消費者可免付垃圾處理的費用,成效相當顯著。張麗萍認為香港政府動員及號召力低,當權者未能決心執行有關政策,政府及市民未能同心協力,導致香港的垃圾分類及回收工作成效並不顯著!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