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劍擊尖子為學業 忍痛暫棄練習
學生運動員要兼顧運動和學業,從來都不容易,殘疾運動員的處境則更為艱難。對於香港輪椅劍擊代表梁肇麟而言,劍擊雖然給予他成功感,但學業上的壓力令他只好暫時放下劍擊,待畢業後重出江湖。
記者:戚芊芊 胡樂敏
編輯:陳嘉穎 張瑋庭
攝影:許俊濠
一場病,讓梁肇麟與劍擊結緣。中五會考前夕,醫療報告顯示他脊椎有陰影,使他誤以為自己患上癌症,心情起初大受打擊,幸而經詳細檢查後,確診陰影為血管瘤。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後,他形容自己樂觀面對,認為「天無絕人之路」。負責照顧梁肇麟的職業治療師曾接觸相似病例,認為參與輪椅劍擊有助身體復原,便向他介紹了一位參與輪椅劍擊、病歷相似的師兄。他指殘疾人士可以選擇的運動不多,要視乎殘障程度,「師兄來醫院接我去看港隊訓練,看完覺得好像還不錯,便嘗試一下」,遂選擇加入訓練班。
突破自我覓方向
短短兩年奪下多個大小獎項,而且劍隊生活溫馨,梁肇麟認為自己的經歷比其他人幸運,新人初期十分著重基本功訓練,需練習至少三個月刺劍靶方有機會參與真人對練。但幸運地,梁肇麟只經過一星期訓練便有幸隨隊參與新秀本地賽,並奪得團體第三名的佳績。其後,他更代表香港遠赴德國,參加IWAS輪椅劍擊世界盃,勇奪團體佩劍銅牌。其教練曹萍曾稱讚他毅力驚人,但他笑言只是教練的客套話,又指自己未必是最有毅力的那個,不過亦一直追求突破自我,「我不喜歡和別人鬥,跟自己鬥更有意思」。然而,在突破自己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梁肇麟憶述當時自己停滯不前,看著身邊的同伴實力躍進,他驚覺要思考清楚前路,避免自己迷失方向。
治理病患三年後重返校園,梁肇麟開始新生活。從會考變為文憑試,梁肇麟要由新高中課程的中四讀起,一邊上課,一邊進行訓練及比賽,他感到難以平衡,「其實不能叫Balance(平衡),是取捨」。中五時,由於得到更多出國比賽的機會,需多次向學校請假,「中五整個學期缺了四次課,一次一星期,算起來差不多缺了一個月的課」。縱使成績中規中距,但他很快便知道單靠文憑試升學並不適合自己,運動員入學計劃便成為了他另一出路。
-800x533.jpg)
梁肇麟選擇暫時放下訓練,專注學業。(許俊濠攝)
學業運動難取捨
前年他獲理工大學有條件取錄,現就讀醫療化驗科學課程二年級。梁肇麟表示,中學時缺課對成績影響不大,尚能兼顧劍擊比賽,但大學課程緊密,難以在學業與劍擊之間取得平衡。大學一年級時,他仍堅持繼續訓練,但後來發現劍隊的練習時間影響了上課時間,「一年級時由於Foundation(基礎)課程較多,可以靠溫習筆記補回缺席的內容,但今年的課堂一旦缺席,便很難追回進度」。梁肇麟只好選擇忍痛暫時放下訓練,專注學業。他透露自己2016年不會出戰里約熱內盧奧運,如無意外會在大學畢業後,方再度投入訓練及比賽,屆時將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積分賽。
近年傳出有運動員需要自費出國比賽,使部分運動員因經費不足,只好放棄出賽。他指出,殘疾運動員出國比賽的費用全數由政府支付,負擔相對減少,至於是否有隊醫隨隊,需視乎比賽級數和人數問題。他認為,香港媒體向來甚少報導殘疾人奧運會的消息,對殘疾運動無法達到鼓勵作用。更補充,殘奧的總參與人數可能只得健全人士奧運的三分之一,競爭又比健全人士弱,「即使金牌的重量一樣,價值會被秤得比較輕」,所以外界關注度較低,如非早前師姐余翠怡曾在北京殘奧勇奪三金,港媒亦未必大幅報導。
劍擊帶給梁肇麟獎項、隊友,還有極大滿足感,他表明不會放棄這項運動。祝願梁肇麟早日完成學業,為港隊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