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正則鳴:車如何「剎」法?
一月中,帶學生赴台採訪總統大選,媒體有「急剎車」一詞。甲生問:「『剎』是否錯?不是『煞』嗎?」乙生說:「大陸也是『剎』。」 丙生插嘴:「香港媒體兩詞都有人寫。」
我答:「剎車」,應以「煞」為正確。
當初以為只有大陸才寫「剎車」,為何以正統字為尚的台灣,也 「剎」個不休?翻查台灣的《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剎」字條:「使 之急止不進曰剎。例:快剎車、緊急剎車。」而在「煞」字條:「停、 停止。倒煞車。」即是,「剎車」一詞在台灣一些字典上,已與「煞車」 等同。兩詞任君喜用。
再翻查大陸商務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兩詞並列:和台灣的《正 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一樣。兩岸「溝通」了。 嚴格來說,在古籍裡,未見「剎」可作「停」的解釋:只有下列數 義:「梵語剎多羅的音譯。(一)土或土田,國土。(二)塔,南朝‧梁‧王簡栖《頭陀寺碑》:「然後遣文間出,列剎相望。」(三)佛寺,《宋史‧危稹傳》:『漳浴視不葬親為常,往往棲寄僧剎。』」(見《辭 源》修訂本)
另「剎」之常用見「一剎那」,這詞出自梵語ksana,指極短的時間。查《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剎」之本義,乃「柱」也,塔上藏舍利子之石柱也:無動詞「停」義。
因此,既無「停」義,「剎車」如何「剎」法?可知此乃現代人所加,中港台「約定俗成」了,「三通」了。但當以「煞」為正。
黃仲鳴
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