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學習費用昂貴,補習班、興趣班動輒上千元。這些費用,拉開基層學生和其他人的「起跑線」。除了政府關愛基金的津貼,也有社會人士自發在土瓜灣工廈辦免費補習班。比賽槍聲尚未響起,基層家長也許能藉這類社會資源,來改善不公平情況。
記者、攝影:何宛兒 編輯:蔡曉銳
81-225x300
前匯知中學校長陳葒( 圈圖) 兩年前開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他租用土瓜灣工廠大廈單位作補習基地和辦公室 ,主要為新移民及綜援家庭的學生,提供一對一免費補習。

免費補習 減輕家庭負擔

小學三年級的維友,是雙非兒童。父母在她出生後返回內地,她和祖父母及同在香港出生的弟弟,住在土瓜灣唐樓天台,一家四口僅以祖父每月約一萬元的薪金過 活。她一星期有數天會到「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做功課。維友祖母表示:「維友爺爺的薪金不多,每月交租已要用四千,平時連牛肉都不敢吃,哪裏有餘錢讓小朋 友補習?」
另一名中二學生明俊,三年前與母親從內地移居香港,現寄住在母親友人的家中,每月只依靠母親做兼職校工的薪水過活。「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義務導師,每星期都為他補習。明俊指出,學校大部份同學都有補習,一對一的補習方式,令他能追上其他同學的進度。

關愛基金 搔不着癢處

陳校長認為,雖然政府的關愛基金有撥資源給學校,但多數學校只提供功課輔導班,而且師生比例大,老師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需要。
另外,亦有基層家庭「死慳死抵」,每月付百多元讓孩子到補習社,但這些平價補習班的學生眾多,導師難以指導個別學生。他又批評關愛基金,資助基層學生到境 外學習的計劃不設實際。陳校長指「這些一次性的學習無任何效益和啟發性,而且境外學習的地方都是內地,很多基層學生都從內地來港,卻又帶學生回大陸參 觀!」
關愛基金回應指,計劃目的要協助清貧學生的個人成長及增加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當中,「課後托管計劃」幫助基層家庭於上課後托管小一至小三學生。申請關愛基金的學校要在2013 年1 月提交中期報告,供教育局評估成效,才發放第二期撥款。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