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手記
2014 年,我們都忘不了、回不去了。未曾想像的年,發生了;早已預期的年,爆發到極致。在這個大時代,人人都很疲憊,但我們仍有幸,用這一份報紙記錄大時代的一切。
《仁聞報》是月刊,一向都有時效限制,所以有人會說,看我們這份報紙,有時題材不太合時宜,但翻看這年的《仁聞報》,每個足跡,都與社會脈絡緊扣。三月初,鍾期榮校長逝世,時值北京兩會,我和社長在當地採訪,消息很突然、很沉重,幸得莊員襄助,額外製作四頁紀念特刊,向校長作最後致敬。五月,我們和新傳系各莊合作「自 CHUR」,為六四事件 25 週年製作特輯,仁聞報主力製作特刊,最後印刷逾千本,有賴新傳系仝人的捐助,否則不能成事。
到下半年,真正的大時代來臨。開學前,8•31 人大落閘、佔中宣布十月啟動。甫開學,大學生、中學生先後罷課,最後在9月28日,催淚彈變催化劑,催生維持79日的遮打革命。還記得十月號的題目會,在 9 月 23 日舉行,當時擬定 4 組記者,預備在佔領中環啟動後,「撈 CASE」做訪問,製成專題,但一切突如其來的變化,改寫全盤計劃,而當時隔幾天就有傳言會清場,一來替佔領者擔心,亦憂慮有如「佔領特號」的十月號能否如期完工,最後大功告成。
十一月末,一年內第二次機會外訪,今次到台灣觀選。最深感受,是很多台灣人都關心香港的事,感受到他們的民主氛圍,百感交雜,亦希望大家細心欣賞今期的台灣選舉特輯。
隨機應變,是這一年莊期的最大得著。因為世事實在難以預計。今年在社交網絡的宣傳及內容有很多新嘗試,正是各莊員應變下的產物。但同時,大家都更珍惜這份印刷刊物,因為每粒字、每幅圖,都是我們奮鬥的成果。
「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即將卸任,可以預見將來一年,社會未知數越來越多,給接棒人:不要因循,亦不要放棄原則,好好迎接將來的挑戰,並緊記自己作為記者,有求真的使命。
承接前人所說的話,這一份報紙,一個人是做不來的,每期的心血,都是我們 21 位莊員、我們的監督──岑倚蘭老師、加上記者、編輯的共同努力。感謝各位與我同坐這艘船兩年,縱是驚濤駭浪,但卻精彩無悔。
總編輯 陳伽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