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皇拖鞋」屹立於北角英皇道逾 50 年,這家老店賣的不是普通膠拖鞋或人字拖,而是中國傳統流傳下來,將近被遺忘的繡花拖鞋。每一對繡花拖鞋皆由人手一針一線縫製,店舖除了記載老闆與顧客之間的一份情,亦承載著店鋪求存的意志。


記者:陳詠賢
編輯:文曉琳

一對對的繡花拖鞋,最初由山邊木屋師傅製作,時至今日,香港只剩下 2 至 3 名師傅在工廠大廈縫製繡花拖鞋。店舖由李氏夫婦開設,二人不為賺大錢,只求兩餐溫飽,同時亦想保存一門手藝,現時由李太及兒子共同打理。

一針一線手縫

繼承父業的李生表示,所有鞋款均自家設計,近十多年開始每一季都會轉款,例如早期流行的豹紋圖案。另外,亦會保留一些 70 年代傳統款式,以紅、黑、金色為主色調,有花和金魚等繡花圖案。所有鞋款會因應顧客口味而作出改變,若有老顧客表明不喜歡某種顏色,他都會一一記錄,與客人保持溝通。

最古老的繡花拖鞋採用布底,但在香港就不太合適,因本港天氣潮濕,布底拖鞋擺放兩個月便會發霉。他續稱,顧客的居住環境有別,如瓷磚、木板,甚至地毯,因此後期增設膠底和皮底,深受港人愛戴。

待顧客如親人

他娓娓道來對店舖的一份情。當年先父著他要善待顧客,然而顧客又不是家人,他對此大惑不解。但他接手後便明白,老顧客因應習俗,每逢過年都會購買一對新鞋,甚至有移居外地的客人專程回港光顧,看見他們就如看見親人,所謂「遠親不及近鄰」,聊天時也格外親切。

自小居於附近的葉小姐則認為,這是一門碩果僅存的手藝,希望英皇拖鞋「做得一日得一日」。李生笑言,「你對人好,別人就對你好」,顧客會第一時間指出拖鞋不足之處,例如:「鞋太薄會很快破損」,他便與師傅研究是否原材料有問題。他補充,顧客願意提出意見是十分重要,所以他很珍惜與每一位顧客的感情,甚至將他們看待成親人。

望有心人接手

繡花拖鞋可謂夕陽行業,李生選擇繼承,除了因為是祖業外,更重要的是先父的遺言,他父親臨終時希望他能繼承,故他決定接手,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眼光營運店舖。他承認經營確有困難,保持利潤之外,定價亦不可太進取,若走錯一步便永無翻生。他說,繡花拖鞋始終只是一門手作,穩定經營才是最重要,惟怕下一代未必有心經營。他期望將來有心人能接手店舖,否則也別無選擇,「歷史要你亡,便得認命」。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