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現設有 53 所特殊學校,提供合共 6272 個特殊教育學額。有回流港人認為政府在特殊教育資源投放不足,故開辦特殊教育中心,結合禪學及行為應用分析,協助弱能學童融入主流教育。


記者、攝影:馮卓謙
編輯:黃翠敏

本港患有自閉症的學童,一般會在政府資助的特殊學校接受教育。特殊學校主要為這些學童提供肌能訓練、溝通技巧訓練及思維能力訓練。從外國回流的港人黃俊文及蔡永樂,有感港府對特殊教育投放的資源不足,因此創辦自資特殊教育機構,並嘗試在傳統教育模式上加入以中國禪學為基礎的身心療法。

自閉學童 臨床證有效

學校總監蔡永樂表示,禪學著重靜修和食療。導師會教導學童運用丹田呼吸法控制情緒,亦會教授禪學思想,以培養學童建立正面的價值觀。食療方面,校方在學童的餐單上剔除紅肉,令學童減少吸收來自動物的荷爾蒙,幫助平伏和管理情緒。他稱,以禪學為基礎的身心療法經香港浸會大學的臨床認證,顯示對自閉症學童有效。

除了禪學,學校採用一般特殊學校沿用的行為應用學(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簡稱 ABA)引導學童學習。蔡永樂說,這是結合中西智慧,能起相輔相承之效。

一般資助特殊學校有規定教程,導師必須根據既定的課程授課,而且學生享有六年(新制)及七年(舊制)免費教育。但蔡永樂的學校則讓家長自行選擇學童所需的課程。現時,校方有四個不同課程供家長選擇。每個課程收費由每月港幣 7000 至 13000 元不等。

學費不菲 銜接自資校

此外,由於政府鼓勵融合教育,資助特殊學校會安排學童與主流學校銜接;蔡永樂表示,該校有與港島區多間自資院校,例如英基學校聯絡,協助學童回到主流學校上課。

現時該校共有十名學生,但被指學費昂貴,並只安排學童銜接自資學校,將特殊教育「貴族化」。蔡永樂反駁,本港擁有行為分析師資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少於 20 名,昂貴學費是用作聘請持專業資格的導師。他認為,資助特殊院校不能提供足夠配套資源,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童學習,故選擇安排他們與自資學校銜接。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