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店:拒下廣告被抹黑 網上食評不可靠
外出用膳時,常常沒有頭緒?網上有大大小小食評網站,提供食肆資料及食評,近年更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成為不少港人「搵食」的指路明燈。不過,網站上的食評可出自任何人之手,只能參考,不能盡信。有食店負責人懷疑,由於不是廣告客戶,被食評網站控制食店食評。食評網站表示,市場部和銷售部是分開運作,以做到互相制衡。
記者:黎貴容 黎卓欣
編輯:何英傑 莊健茹
一間位於銅鑼灣的日式燒肉放題店2009 年開張,負責人馬來表示,當時花費近30萬進行宣傳,隨即吸引了一食評網站的廣告部極力推銷,游說食店成為網站的廣告客戶。他表示,雙方洽談不果,隨即發現食店在網站上的好評有被刪減的跡象,而劣評則急升,甚至有劣評重複的情況。馬來懷疑,網站透過控制劣評的數量,等同向食店施壓,以爭取食店下廣告。馬曾向網站傅姓職員反映情況,他指對方沒有正面回應。
食店:疑被列入「黑名單」
不久之後,食店向網站支付約8萬元一年的廣告費,馬來表示,該年的劣評數目明顯減少。次
年,食店沒有繼續在網站下廣告,劣評數目迅速回升,馬來說:「很巧合的,一出一個好評,即出三、四個劣評。」雙方關係其後再度惡化,在網站上曾出現一篇劣評,食評中有一張相片,相
中人做出粗口手勢。食店於是向網站發律師信,予以警告。馬來懷疑,食店已屬於網站的「黑名單」之列。
為查證食店負責人所言是否屬實,記者對食店在網站上的食評進行統計,發現於2010 年出現過他形容的規律,當有一個好評出現,接着就會多個負評相繼出現,負評當中有些是類似,甚至是重複,該年總負評數量比總好評多出10 個。而於2011 和2012 年,總好評與總負評數量則相差無幾。
網上充斥「打手」食評
另一間位於銅鑼灣的泰國餐廳,負責人陳先生表示,從來沒考慮在食評網站下廣告,網站也沒有打過他主意。他指,網上充斥「打手」食評,他認為一間餐廳要評核範疇有很多,包括食物質素,服務質素,環境氣氛等,網上食評不夠準確,只能作參考性質,「蔡瀾上美食節目,也不是句句真,(食評)何必盡信?」
網上討論區亦有傳言,指當某食店是食評網站的廣告客戶時,會不刊登負評,甚至刪除早前已刊登的負評。有網民表示:「一向不信食評,(食評應用程式)只是用來查地址。」有網民說,這些食評網站不敢向大財團下手,恐怕影響日後合作機會。
「OPENRICE」是香港現時最大型食評網站,介紹4 萬多間餐廳,會員數量逾70 萬個。市場推廣部經理李湛崙稱,他們從來沒有因餐廳是廣告客戶,而控制食評數量,或好評與負評比例。他說,在公司結構上,市場推廣與銷售部是兩個獨立運作部門,審批食評則由市場推廣部管理,而負責審批食評的員工,並不知道當中餐廳是否廣告客戶,其他部門包括銷售部在內,沒有權力管理食評刊登程序,除非食評刊登後收到投訴,而投訴原因成立,才會從網頁上刪除該食評。
食評網:推廣與銷售獨立運作
他指出,幾年前,一間大型粥粉 店透過公關公司安排,以優惠券吸引網站會員到餐廳進餐後,提交正面食評。網站發現事件,即抽起相關20 多篇文章,事件發生期間,該食店仍然是他們的廣告客戶,「對那些收受利益寫食評的會員,我們會給予警告,亦有餐廳因虛假食
評過多,被禁止提交評語。」
曾負責審批食評的推廣部職員黃展欣說,網站已經成立15 年,有豐富審批食評經驗,「有時候一些字眼會捉緊。」公司有保密程式,分辨會員呈交內容是否屬「打手」發表的食評,但不排除會有漏網之魚,因此建議會員善用檢舉制度,打擊不實食評。由於新修訂《商品說明條例》,網站將會要求會員在提交文章時,寫出該次用膳屬自費、朋友請客或餐廳贊助等不同付費方式,
供用家參考。
另一個食評網站表示,每個網站做法各有不同,相信大家都是以市民利益出發,以公平,公正為大前題,但就拒絕就個別事件作出評論。
擁有11 年寫食評經驗的獨立食評人KC 表示,對於一些大型食評網站,食店是否廣告客戶,存在利益衝突,情況同報紙雜誌一樣,但要處理得更小心,而真正運作如何只有網站內部人知道。他表示,就算網站有刪減廣告客戶的食評,也不足為奇,「坦白說,網站又不收費,都是作參考而已」,指網站無必要得罪廣告客戶。
他續稱,食評網站只屬消閒網站,並非政府機構或工會組織,嚴格來說,對大眾不用負責,認為最終選擇權在於讀者,如果認為不可信,讀者可以選擇不看,「大家不要一邊鬧,又一邊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