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提到香港美食,少不了煲仔飯、車仔麵、魚蛋等特色食物。但近年港人重視健康,愈來愈多人開展「素食文化」,擴大本港美食版圖。

記者、攝影:陳家駿 黃靖婷 編輯:吳家欣 陳夢茜

HKU 002

「一念素食」以自助形
式收費,減少浪費。

提起素食店,很多人會想起紅黃色的「齋鹵味」。社會企業「樂農」,提供的非傳統素食,反而是惹味小炒,如:素食咕嚕肉、素咖哩等,又有港式咖啡奶茶,全由聽障人士奉上。

港式素食 人人適食

「樂農」的炸流沙餃, 內層是薯仔及番茄蓉。

「樂農」的炸流沙餃,
內層是薯仔及番茄蓉。

一般素食店只提供豆漿、茶等飲料,但樂農則提供少見的港式奶茶。負責人Jacky表示,餐廳原本只有豆漿等飲品,「因為平日午市的時候,有很多客人都反映,沒奶茶喝很不慣,所以我們加了。」奶茶用上淡奶和錫蘭紅茶,咖啡亦混合了用了一般茶餐廳的咖啡豆,保持傳統「港式」口味。

保客健康 拒絕味精

很多人以為素食食品一定健康。但Jacky指出,很多素食店使用的「台灣素肉」,製造過程加入了令素食者抗拒的人造增味劑,而為了堅持店中「不加味精、少鹽少糖」理念,他們並沒有使用這類型食材。另外,由於餐廳無宗教背景,在設計菜單上較少限制,可提供仿咖哩雞和肉餅等肉類菜式,配合不同素食人士的習慣。

位於港大的「一念素食」餐廳,同樣僱用了聽障人士。特別的是,他們採用「按量收費」,客人可任意選擇十多款餸菜,每100克食物,收費15元,另外可任添糙米飯及素湯,實行「食幾多俾幾多」。

負責人淩志超表示,大部份食客都明白餐廳實行按量收費,以免造成浪費,開業以來未有人客因為「任食」糙米飯及素湯,而浪費食物。為確保食物新鮮,所有食材均是當日訂購。

用心烹調 住家風味

「樂農」的蒸梅菜餅, 是餐廳的招牌菜之一。

「樂農」的蒸梅菜餅,
是餐廳的招牌菜之一。

為了讓一眾食客,尤其是住宿舍的學生有「家的感覺」,大廚多以瓜、菜及豆類製作菜式,設計如「豆角炒紅蘿蔔粒」等的住家菜。另外,餐廳亦會準備合桃豆漿及檸檬特飲等,讓食客有更多選擇。

  餐廳雖然無宗教信仰,但為了配合鄰近「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人員的飲食習慣,餐廳在設計餸菜時,加入了佛家不吃「五辛」的元素,避免使用大蒜、慈蔥等食材,以免食物帶有刺激性。凌志超笑指,「缺少大蒜等食材對食物本身無太大影響,卻可以為吃的人帶來了方便,讓他們不用『左揀右揀』,何樂而不為?」

 

一念素食

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逸夫教學樓地下

樂農

灣仔軒尼詩道彰顯大廈一樓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