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當日,正是高等法院下判決,裁定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喪失議員之時。梁頌恆到樹仁出席原定舉行的周會談三權分立,媒體傳來消息一刻,同學們紛紛嘩然,不過梁頌恆大概已經做好一切心理準備,出乎意料地平靜。是否後悔及做錯了的問題不斷重複出現,梁頌恆始終堅持當日做出了最好的決定,特區政府與人大常委需要負上最大責任。

政治問題法律解決

走到今日的局面,責任誰最大眾說紛紜,但特區政府在這場風波中主導角色似乎無從否認。梁游二人一直強調,兩位今日被勒令禁止進入立法會大樓的前議員,昔日九月時的確由市民投下信任的一票進入立法會,是選民合法授權的代議士。誠然,兩位宣誓時的行為飽受爭議,亦可能有涉及相關宣誓的法律條文,不少民主派政黨亦明言不認同有關做法。然而若宣誓中的表現並非如梁游二人所指口音問題等等的解釋,便幾乎肯定是一種政治論述和表態,事件的本質是政治立場的表述大於法律條文的爭議。

近年隨政治環境改變,用行政手段利用法律作工具達致目的,似乎是香港政府甚至部分政界人士的常用手段。以往即使法庭就政治議題作出重要裁決,較多是針對政策上的決定,最接近議員資格的一次,應數梁國雄為自行訂定誓詞向高院提出司法覆核。不過,這次司法覆核由行政機關出手入稟,否定立法機關成員的資格,透過法律作為工具,最後達成行政機關的政治目的,令人不禁疑問這個程序是彰顯法治,還是將議事廳無法解決的問題不惜一切轉移陣地,就為了完成行政機關的終極目標?換言之政策爭議未解決就要求覆核該決策,議員資格有爭議就要求覆核該議員,這一個思考模式到底是否恰當?

干預獨立惡性循環

縱然游梁二人的舉動引起不少爭議,然而他們在宣誓期間展示的本土情緒或主張,卻似乎不難理解,因為這種本土情緒並非香港獨有,因應經濟和難民多個問題,全球都有類似的主張。早前結束的美國總統選舉,勝出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正正是打著保護本土經濟,減少美國新移民等綱領吸引選民支持。特朗普以往言論出位,不少醜聞纏身,亦提出過多項驚人政綱,包括興建墨西哥圍牆等等。當選之後,美國多處有示威抗議特朗普當選,其中有州份出現獨立訴求,甚至有網民發起組織打算正式提出脫離申請。不過這些聲音暫時未有擴散跡象,除了因為現時美國憲法並無列明州分退出方法,當地不少選民雖然感到非常沮喪,但認為現時最重要的不是找辦法離開,而是留在國土,確保4年後可以另覓人選(stay in the US and make sure that bad people don’t get re-elected 4 years later.)。

回到獨立聲音日益擴散的香港,不少學者分析,特區政府以至中央政府今日不惜先司法覆核再透過人大釋法,最大原因在於獨立或所謂分離勢力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就要用盡一切手法遏止討論。諷刺的是,近日網絡上最普遍討論香港前程的原因,正是有關人大釋法消息傳出的同一日,而主張港獨的黨派最大的政綱,通常正正是不滿中央政府近年對香港事務的影響,認為只有做到區隔才可保住香港繁榮。到底是雞蛋先產下,還是母雞先孵化?實在不得而知。

明年三月,香港會有新特首,可惜即使新人形象比特朗普更差,香港市民亦無從選擇。如果一個地方的制度無法讓人民自主更換領導層,而部分人民對於掌控制度的政權並無好感,如果加上高壓手段禁止討論,獨立的思潮不論如何遏止,恐怕仍是滅不了的火苗。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