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瞄準同志商機 粉紅經濟漸冒起
「粉紅經濟」指的是由LGBT(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者的統稱)群體消費產生的經濟體。隨著國際同志平權日趨普及,針對同志群的新興經濟「粉紅經濟」逐漸崛起。早前A股上市遊戲公司崑崙萬維(300418.CN)更以9300萬美元收購全球最大同志社交網絡”Grindr”的六成股權。有人認為同志情侶毋須養育孩子,是典型的”DINK”(DoubleIncomeNoKid),消費力強勁; 但亦有人認為綜觀兩岸三地,本港對同志市場態度最為保守,相關生意前景不甚樂觀。
記者、攝影:吳靜蓉 連佳麗 陳彥澄
編輯:鄧雪玲 莫亦熙 張卓珺
全港首間同志婚禮統籌公司BEvisibleProduction於 2013 年成立。主辦人Vincci當初與同志朋友閒聊時發現,許多同性戀者因香港尚未就同性婚姻立法、加上遠赴外國結婚手續繁複,因而打消結婚的念頭。有見及此,她便與朋友合作開設婚禮統籌公司,為同志情侶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他們打點往外國舉行婚禮的手續。
婚禮策劃一年平收支
迄今成立第四年的BEvisibleProduction,主要顧客為女同志,客人數目按年遞增。2013 年成立時,全年只有兩至三對情侶光顧; 及到 2014 年,生意已升至六到七宗,達到收支平衡; 去年生意數目更超過十宗,現時一年賺取五至六位數字的利潤,估計營業額可持續直線增長。Vincci表示,甚少顧客只單單光顧證婚及註冊服務,顧客一般亦會同時選擇拍攝婚紗照以及為結婚儀式錄影,連同拍照及錄影的費用,每對情侶平均消費約為六萬元。

Vincci為讓更多同志情侶走進教堂,因此成立同志婚禮籌辦公司。(受訪者提供)
Vincci稱,公司現時提供紐西蘭、加拿大及關島三地的證婚及註冊服務,她對同志市場的發展潛力有信心,現時正考慮開展東南亞市場,接觸不同國家地區的同志情侶,擴大公司規模。

Vincci希望能觸及不同國家的顧客層,現積極考慮開展東南亞市場。(受訪者提供)
至於宣傳策略方面,Vincci指出,創業時籌集了二十萬元資金,除了到外國實地視察、添置婚紗等費用,其餘資金全數花於宣傳上。在 2014 年踏上軌道後,公司已大幅削減宣傳開支,現時主要靠同志顧客口碑作主要宣傳方法。而為了接觸更多同志群體,公司亦曾於婚紗展擺設攤位,成為展覽中唯一提供同志婚禮統籌服務的公司。
男同志拍攝有利可圖
除了以女同志顧客為主的BEvisibleProduction,亦有人看準商機,開拓男同志市場。攝影師AJYeung於 2009 年成立攝影MyMomentMyThought(MMMTStudio),剛開始時以拍攝商業產品及活動為主,後期則主打拍攝男士寫真,現時每月平均有五至十宗生意,當中約八成為同志。公司的收入大部份來自客人預約拍攝,單人拍攝每小時收費一千至一千五百元。此外,部分收入來自網上出售寫真集。AJYeung表示,他會到台灣等地預約男模特兒拍攝,並把照片結集成書,迄今已出版三本網上寫真,每次扣除成本後約有四至六萬元收入,多達九成購買者為男性。
近年愈來愈多人加入並開拓本港的粉紅市場,AJYeung表示,拍攝男性為主的攝影師,三年前只有兩至三名,現時則增加至六至七名; 但相對而言,其他亞洲地區,例如台灣的同志攝影市場潛力比香港更大,因為當地對同志的態度較為開放,以拍攝男性為主攝影師亦由以往的二至三名,大幅增加至現時逾二十名。

攝影師 Aj Yeung 表示對比台灣,本港 商家打入同志市場有一定難度。
儘管如此,AJYeung估計「粉紅經濟」在香港有一定的潛力。因為男同志多注重儀表及顧及形象,因此願意在外表花上大筆金錢,他更曾經看見有同志花費逾千元購買內褲亦面不改色。但AJYeung亦補充,單靠同志業務不易成功,「同志市場是感性商業(EmotionalBusiness),不是靠賣廣告就得到成效。」若要從同志的口袋賺取金錢,就必先花大量時間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喜好,再從中訂制營銷策略。AJYeung亦表示,香港的男同性戀者會對非同性戀的男性有所避諱,令希望打入同志市場的商家難以接觸。
開發男性脫毛新市場
男士激光脫毛及造型中心LaserKool!!,於上年十一月開始營業,目標顧客為 20至40歲男性。激光顧問Pumpkin估計,現時公司有一半或以上的顧客為同志,並不排除將有更多同志客人。公司開業至今四個月,已累積約六十名顧客,平均消費約五千至二萬元。Pumpkin認為,市面上大部分的美容中心均針對女性,LaserKool!!正好滿足男性的需求。因此公司可吸納一班特定的消費群,發展前景可觀。根據Pumpkin觀察,同志平均消費較一般男性顧客為高,會選擇更全面的服務,例如脫去私處全部毛髮。

Laser Kool!! 激光顧問 Pumpkin 指同志平均消費會較一般男性顧客高。
雖然不少地區的粉紅市場都發展得頗為蓬勃,但Pumpkin表示,香港的發展環境與這些地區不同。他解釋,雖然香港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較以往高,但社會風氣依然相對保守。他舉例,累及本地同志論壇愈來愈少,在此風氣下,「粉紅經濟」前景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