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購戶抗微信封號 創諜碼轉戰場
【道高一尺】兩個月前,手機即時通訊平台微信進行大規模封號,據悉是因為有帳戶發布違規信息,惡意營銷。此舉引起不少利用帳號營商的人士不滿。惟本報發現,有透過微信作代購生意的學生未怕封殺,創「諜碼」抵禦網上「辣招」。
記者:陳雨萌 陳 岑
編輯:丘佩燕 彭潔瀅
就讀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內地生李同學,來港以來一直透過微信作代購生意,她認為封號為微信商戶帶來巨大影響。不過,李同學指代購戶未懼封殺危機,更巧創「諜碼」應對。
李同學表示,因自己不敢觸犯法律,並未主動嘗試創建「諜碼」這個「辣招」,但她聽聞學校高年級同學用數字代替說話內容,如T和I是1,R是2,E是3,A是4,在對應的商品圖片下方以字母對應數字的形式標注價格,以此規避再遭封號的風險。
轉戰人人網更易「拉客」
李同學稱,創「諜碼」其實並非應對封號的最佳方式,她更願意選擇轉戰大陸版的facebook (即「人人網」)或其他社交網路做銷售。
她說,「人人網」為大陸學生常用網站,用戶群以大陸同學居多,因大家的年齡相近,如此一來,在香港讀書的學生代購戶可更寄易了解客戶群,隨時掌握顧客需求與資訊,反而更易「拉客」。她補充道:「相信好品質和價格低廉的商品從不會缺少顧客,不必挖空心思自創諜碼。」
李同學又認為,在自己的微信帳號被封之後,囤積了大量欲售貨品,存在高額資金損失的風險,更打擊了內地學生在香港「賺外快」的積極性。
由於需申請新帳號才可開啟微信網店,之前的顧客聯繫方式將不復存在,故她對「封號查殺」有點憤怒,但她亦表示,在網路欺詐嚴重的環境下,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
專家:微信代購無保障
對於封號行動,內地律師李章淵指微信並非交易平臺,更不是合法經營者,網上購物應選擇合法正規的大型購物網站。倘若消費者在微信代購者中購買商品,不但未有保障,更有可能損害消費者健康及利益。亦有律師認為是次「封殺令」實屬是「小題大做」。
微信所屬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的發言人則回應指出,微信公眾平臺嚴禁惡意行銷以及誘導分享朋友圈。朋友圈是一個熟人間小眾、私密的圈子,並不是一個行銷平臺。微信又呼籲,如果有用戶發現有公眾號存在著誘導分享行為,可以通過舉報功能進行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