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歌》哥的夢想
【本報訊】早前,有作家指「流行曲已死」, 一石激起千層浪。事有湊巧,C All Star主唱的《薄情歌》的推出,娓娓道出香港音樂人捍衛樂壇的苦心,似是一種回應。也許,香港樂壇不至是一潭死水,至少每年也有新血注入動力。而《薄情歌》正正是出自只有兩年經驗的兼職作曲人——Lyle Chan。
記者:王翠華 梁皓怡
編輯:黃樂雯 成旆旻
攝影:鄭廣鈿
Lyle 直挺的裝束, 黑與白相互配搭,加上輕輕一條項鍊。簡潔的打扮沒有一絲張狂,貫徹其低調的作風。《薄情歌》是Lyle 第二首公開發行的作品,歌曲旋即獲得好評,在本地各大排行榜位居三甲之位。聽眾產生共鳴,緬懷粵語歌曲過去的光輝歲月。雖然有人歸功於黃偉文所寫的詞,但同時有人認為成功在於入耳的旋律。這位新晉作曲人卻不以為然,認為「如果這歌是在幾年後才面世會更好。現在的經驗尚未足夠,有這首歌充其量只是『好彩』,並不代表自己的成功。」Lyle只擔心將來的作品未能超越自己。
機會只屬於有準備的人。Lyle 筆下的《薄》不是即時被唱片公司採用,而他口中的「好彩」也絕非偶然。一手亮麗的結他技巧,加上前髮型師同事一句「你平時喜歡甚麼,便去做! 」推波助瀾,以及恩師徐繼宗的信任,才能成就現時的他。零八年畢業後,他選擇到髮型屋工作,因為他認為髮型師的工作「好型」。數個月後,Lyle 開始感到迷失,不了解自己想要甚麼。有天,他失落地坐在店門前,同事上前慰問。Lyle 解釋自己不太喜歡那工作,意興闌珊。對方便鼓勵他追求個人理想。短短的一句話令 Lyle 靈光一閃,回想在學時彈電結他的樂趣,堅定意志,決定報讀音樂學院。
在那裡,他更遇上恩師徐繼宗。過去兩年,Lyle 便於徐老師的公司兼職作曲。首支作品《藥到病除》和《薄情歌》均是由老師替他推薦給唱片公司。期間,他不斷與其他音樂人交流、學習音樂理論和聽不同歌手和國家的歌曲。此外,每晚待家人睡後,他也靜下來獨自寫歌,苦苦練習。這一切只為裝備自己,不讓自己停下來,不讓別人追過,不讓自己在機會來臨時錯失。
麵包與理想
Lyle 表示,自己在音樂學院才真正學習音樂,以往沒音樂底子,只自學過結他,相較許多音樂人起步遲。在學院進修時,他沒有錢買琴,只能借用朋友的。說罷,Lyle 彎下腰,將其中一隻手指放在耳朵旁,手指在空氣中輕輕一敲,彷彿那座鋼琴就在他面前。「不過部分琴鍵聲音微弱,甚至沒有聲,用的時候格外困難。」態度決定高度,他認為沒有必要和他人比較,也沒有輸贏。只要堅持,只要內心的一團火仍未熄滅,便可做好自己。
平常人眼中,做音樂不能維生,Lyle 自然面對不少親友的批評。「想發達?不可能吧!」是他聽得最多的話,但這未有令他意志消沉,反而越挫越勇。然而,為免家人擔心,Lyle 身兼兩職,瞞住家人用殘破且音階不全的鋼琴作曲。
現年25 的Lyle 的音樂夢,是在三十歲前成為全職作曲人。如果這目標未能達到,又如何?他斬釘截鐵說:「不會放棄作曲,不論面對多少批評,只要有力氣,只要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都會繼續作曲。」
歌種下情根
寫歌的意義, 因人而異。Lyle只希望有朝一日,有人會對自己說「你的歌啟發了我,因為你的歌,我與某某走在一起,直至分開……因為你的歌,我才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歌曲撫慰人心的力量,正是他寫歌的最大動力。面前這位稍稍靦腆的青年心懷大志,說到音樂即手舞足蹈,擇善固執,即使多苦也捱下去,以歌會友,說出你和我的故事。
有人認為,追夢只是一人之事,實現對自己的承諾,但Lyle 的夢是為了感動大眾,堅持香港樂壇不死。這夢想早已超越自己,變成眾人之事。《薄情歌》裏一句「越與歌 種下情」,填詞人想表達的大抵是「粵語歌 種下情」,這亦恰恰是Lyle 的心聲。這歌,只會越來越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