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觀點】

總編輯 陳伽泓

2008 年政府透過語常會,在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下稱普教中)。至今六年,一直只有零星爭議,而由於計劃是自願性質,只有不超過一半中小學參與。

推普教中缺數據支持

  但近期因捍衛本土意識漸濃,以及網民發現教育局網頁一篇文章,提及廣東話是方言,亦非法定語言,引起網民懷疑政府意圖矮化廣東話地位,令普教中成為新一個輿輪戰場,有學生在社交網絡建立群組反對普教中,教育局亦在上週澄清當局重視推廣「兩文三語」,並就錯誤道歉,希望平息風波。當局推行普教中,原意是希望香港學生學好普通話,以迎合中國的經濟騰飛,亦希望學生從小以「規範」的普通話語體文學習中文,期望提升學生中文水平。但此一結論,本來並沒有數據支持,參看教育局及語常會當年的文件,只提及當局「相信普教中可以令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而教育局網頁早前一個有關普教中的「問與答」網頁,更指出沒有實證證明普教中會提升學生中文水平,有部分學生反而因此退步。

奇怪戲碼貶低粵語

  教育局另一項惹人質疑的舉動,就是在數年前的教育電視節目中,營造一場普通話是天使、廣東話是魔鬼的戲碼,令人懷疑教育局的目的,是要令學生從小就認為,說廣東話低人一等,學好普通話才是最高的指示。語言教育的重點,是要令學生可以閱讀、組織資料,以及流暢表達思想,與人溝通。而根據第二段所述教育局的文章,香港目前有97% 的人使用廣東話作日常溝通語言,可以說,對於香港人而言,廣東話 ( 或有人開始稱港式粵語為 香港話) 就是這裡的規範語言,自有一套系統,而且應用多年從來沒有問題發生,我們的上一輩的語文能力不是也好端端沒問題嗎?普通話則是經過中央政府多年努力,在各省各地推行的所謂「規範語言」,但其實也可被定性為「標準化的方言」。所以在沒有實證下以學生作為實驗品,即使當局否認,亦難免令人聯想政府希望「推普貶粵」。

硬推勢將惹反彈
有團體早前建議政府在2028 年強制在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普教中。政府若不想再「蒙受不白之冤」,被人認為將「推普機」帶到來香港,宜盡快解釋清楚未來推行語言教育的計劃,一旦想推行普教中,亦請羅列相關數據,證明可以達到相關教學效用,否則,堅持在沒實質支撐下推行,恐怕只會激發學生及教師的激烈反彈。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