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十一日,香港特首梁振英落區訪民情,落到「悲情城市」天水圍,對著民眾說:「我曾微服出巡元朗十多次,身邊警員最清楚……」言罷,一眾梁粉拍掌歡呼。
特首梁此話一出,當時我正在吃疑為沒有龜板的龜苓膏涼粉,一噴就噴了出來。原來「特首梁」竟是「皇帝梁」也。本來此地只有一個「皇帝」,就是「九龍城皇帝」曾灶財。曾灶財死了,就來一個「皇帝梁」。我想,既自我膨脹,就應膨脹成套:「我曾微服出巡」應呼為「朕曾微服出巡」才貼切身分。那班「歡呼者」,不應只歡呼,還應跪低才是。
「微服」,指為隱藏身分、避人注目而改換常服者,古時多指皇帝為之。我少年時看《乾隆遊江南》,便知道「微服出巡」是甚麼意思了。乾隆非大鑼大鼓、明目張膽的遊,而是改穿百姓服,化名高天賜而落區,暗察民情,身邊只有一個在民間招認的契仔周日青伴侍在側;那似此時此地的「皇帝」,有那麼多的員警在護衛、那麼多的粉絲在呐喊,這是「微服」乎?龜苓膏涼粉價高,我噴有點肉痛。
「微服」後來引申,凡將相和有身分的人都可引用,《孟子‧萬章上》:「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殺之,微服而過宋」,這「微服」,就是改裝避人耳目。《水滸傳》第九十回:「只見戴宗、石秀各穿微服來稟道……」梁特首堂堂正正、真面示人,穿的也是日常所見之服,和「微服」簡直扯不上邊。
一句「微服出巡」,可解釋為「朕真的是皇帝」;另可釋為不學無術,不知「微服」真意也。

 

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黃仲鳴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