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兩會一改過往作風,大力推動「減排場」,「尚節約」。官方傳媒如新華社及中央電視台的採訪規模亦「大縮水」。

記者:杜施惠 楊皓然

擁有多年採訪兩會經驗的資深傳媒人盧愛玲透露,「每年人民大會堂北門均設有如貨櫃般大型的錄影廠,但今年因為節約風指令,不再見到華麗的訪問場地。」中央電視台亦不再搭建採訪佈景,規模縮減至兩張椅子、一張玻璃桌和兩張易拉架。新華社記者向我們透露今年指令,要求減少至少一半記者人數。

兩會期間,會堂門外放置茶水,俗稱「大茶樓」的休息間,是記者鎖定「獵物」的地方。為了省電,天花五盞大型水晶燈,只有開會和散會時亮著,其餘時間只有三盞亮著。記者苦候委員良久,一見亮燈很多記者竟然歡呼起哄。

各省代表會議,新聞稿派發量亦有限制,遲進場的記者大多取不到稿件。在湖南代表團全體會議中,工作人員陳振東說:「場內椅桌都要配合人數,相比其他表團,湖南人數較少,只會分到小型茶桌。」部分湖南代表更需將紙放在大腿上書寫,而桌上的紙筆都按量分配,陳振東又說上司吩咐他們將空置座位上紙筆回收再用。

四川一名代表委員說:「今年兩會住宿比想像簡單,我被安排入住一家規模小的賓館,房間裝飾簡易,沒有擺放花束。」陝西一名代表則表示:「午餐菜式非常普通,只有家常菜如雞蛋湯、煮玉米和青菜等。」他透露今年自助餐宴請減少,更不提供酒類飲料。

兩會期間勁吹節約風,唯獨警犬待遇大不同。今年警犬在搜查駛入車輛時都會穿上鞋,有媒體形容這是保暖措施,以為是公安「人性化表現」,但警員透露這其實是今年的新措施,避免警犬鋒利的爪在搜車時劃花名車。

 

特稿:新聞界中港矛盾

中港矛盾是今次兩會的熱門話題,人民大會堂內中港記者亦「火藥味」甚濃。

中港矛盾是今次兩會的熱門話題,人民大會堂內中港記者亦「火藥味」甚濃。

中港矛盾是今次兩會的熱門話題,人民大會堂內中港記者亦「火藥味」甚濃,內地記者的進取比本港記者過之而無不及,有時讓港記也無所適從。

以採訪港區代表譚惠珠、田北辰為例,內地記者逼近受訪者逼到本港電視台完全拍不到受訪者,本港有電視台攝影師更罵道:「你近得快要親她了,親她吧!」本港記者則與同行交頭接耳說:「中港矛盾又出現了。」

田北辰回應記者提問時,有內地記者忽然大叫:「田北辰用普通話說吧,內地記者聽不懂!」本港電視台記者即時制止該名內地記者:「你讓他說完再問好嗎?」

以為內地記者戰鬥力十足時,數名內地記者卻交頭接耳問道「譚甚麼珠?」又有人問我人大首位女性發言人傅瑩是「哪個傅哪個瑩」,才明白內地記者亦有高下之分。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