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


雙城

攝/佚名
文/晧月

我是九龍城寨中一個普通小女孩,出生在這座被稱為「三不管」的城中之城,它是我成長的搖籃。我童年時最喜歡與街坊鄰居們打打鬧鬧,他們是賣菜的老大娘、或是修鞋的爺爺,都以自己的方式關心照應我們這些孩子。

這裏只有密密麻麻的老房子,卻能自由自在地在城寨中穿梭嬉戲,沒有城外人所謂的煩惱和壓力。鄰里之間相濡以沫,每一堵牆壁都記載著無數的故事。當夜幕降臨,城寨的燈火閃爍,彷彿每一盞燈都在訴說著各自的歷史。

每天清晨,我總是被街道上熱鬧的聲音喚醒,伴隨著街販嘹亮的叫賣聲,賣著新鮮的蔬果和熱騰騰的早餐。五顏六色的攤位,散發著各式各樣的香氣。每一個攤主都認識我們,總會多送一些青菜或水果。

我記得有一次,賣水果的阿姨特別注意到了我,她溫柔地問我喜歡吃什麼,然後從她碩大的果籃中精挑細選了一顆最紅潤飽滿的蘋果遞給我,說是給小女孩的特別禮物。我開心得合不攏嘴,接過那顆晶瑩剔透的果實,彷彿捧著整個世界般珍惜。這個溫暖有趣的街市,成為了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浩然是我的好朋友,他家住在我們樓上。我們常常一起玩,爬上爬下,探索那些神秘的小角落。浩然的父母開了一家小餐館,麻雀雖小,但足以養家糊口,每一道菜都充滿了家的味道。當我們放學後,浩然媽總會請我們吃她親手做的點心,我最喜歡吃她做的小茶果,那種甜蜜的味道至今難以忘懷。

而城寨的夜晚總是充滿著緊張與刺激。經常有「古惑仔」來臨「收陀地」、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道友」的身影,還有幫派之間的爭鬥。當那些「古惑仔」們在街頭遊蕩時,我們還是難免捲入一些糾紛,不得不用智慧和膽識來應對。利用我們小個子的優勢來迅速躲開,藏在熟悉的巷子,直到平安回到家門。 雖然有時生活會讓人擔憂,但也正是這種險峻刺激的環境,養成了我們的勇氣和獨立。

但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一場大火突如其來,火焰迅速蔓延,吞噬了我們的家園。

全家慌忙逃離,但濃煙彌漫,視線已經模糊不清。火焰如同惡魔般,無情地襲擊著我們的家園。我拼命拉扯著媽媽的手,爸爸在後面推著我們,恐懼在心中蔓延,周圍傳來鄰居們的尖叫聲,還有孩子們哭泣的哀嚎。我們踉踉蹌蹌地在火海中逃竄,熊熊烈焰正灼烤著皮膚。

浩然的家就在火源附近,我親眼看著他的父母在火海中掙扎,卻無法自救。那一刻,我的心如刀割般疼痛。當浩然哭喊著呼喊父母的名字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他倒在地上,雙腿已被烈焰吞噬,鮮血淋漓。我們只能無助地蜷縮在避難所的角落,聽著城寨居民痛苦的哭聲,迴蕩在夜空中。

那天晚上,我在臨時搭建的避難所抱着浩然,聽著他的哭喊聲,我瞬間失去了生存的勇氣,彷彿觀看了一場成敗已定的戲劇,不只失去了溫暖的家園,更失去了摯愛的親人。這場大火不僅燒毀了我們的家,更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火災過後,政府終決定拆遷九龍城寨。

這個消息對我們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我們帶著僅存的幾件物品,依依不捨地離開這片熟悉的土地。我卻需要被迫接受,這一切將一去不復返。

我清楚地記得離別那天的情景。鄰居們依依不捨地告別,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悲傷和不捨。我抱著浩然,眼淚止不住地流。

「說了再見,我們定會再見。」

拆遷工作終於開始了。我站在窗前,眺望外頭已變得破敗不堪的城寨。失去了往日的熱鬧,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靜。

有些日子,我會偷偷溜回到九龍城寨,悄悄站在拆遷現場,望著那片殘垣斷壁。我好像能聽到往日的歡笑聲和熱鬧聲,那是我永遠無法忘懷的記憶。想起我和浩然那斷了線的蝴蝶風箏,也在電桿上消失了。

淚水涔涔而下,眼淚撲簌簌的如珠而落。

政府打著「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旗號,將我們這些窮人趕出了這片熟悉的天地。他們將我們簡單地被歸類為「棚屋區居民」,卻從未真正理解我們在這裏生活的喜怒哀樂。

我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學校的同學們大多來自富裕家庭,他們對我的背景充滿了好奇和排斥。我很努力適應這裏的節奏,但總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空氣、街道、鄰里,都與我記憶中的九龍城寨大不相同。

我懷念的熱鬧;懷念的人情味;懷念的自由自在。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城市化」吧,我們這些沒有選擇的平民百姓只能默默接受。

公屋裏的空氣都帶著一股冷冽的味道,很少有人主動打招呼,四處瀰漫著一股寂寥感。人情冷暖如白紙般,素淡無味,越磨越薄,線也失去拉力。我知道,必須適應這裏的生活,即使它遠遠比不上曾經的九龍城寨。

我的確仍然離不開那一段充滿人情味的歲月,那裏是我的根,是它教會了我堅強和善良。

我獨自坐在公屋陽台上,不由得鼻腔一酸,頓時又兩淚交流。我會閉上雙眼,彷彿又置身於那片熟悉的街巷之中,想像自己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溫情的地方,感受到鄰里之間的熱絡互動。心裏懷念著九龍城寨那熟悉的面孔,水果阿姨、早餐小販、溫暖的氣氛,曾是我最安全舒適的避風港。美好的片段不斷在腦海中重現,成為我心靈的慰藉和支撐。那是我心中的家,留給我的美好回憶。無論身在何處,我內心深處對那片充滿人情味的故土眷戀,都永遠不泯。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