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觀點】上周五本港四家電子傳媒的採訪隊, 連同社運人士楊匡,在北京探訪遭軟禁的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妻子劉霞,期間 有攝影師被幾名大漢圍毆,受傷送院。

總編輯 楊皓然

特首梁振英日前回應表示,合法採訪 應受保障和尊重,已責成有關部門跟進。 香港記協和攝影記者協會早前亦先後發聲 明,予以譴責,指以暴力行為阻撓採訪, 是嚴重踐踏採訪自由,促請當地執法部門 跟進事件及公正調查。捍衛新聞自由,不 只是媒體的責任,也是公眾應做的事。

記者在內地採訪被襲,已不是新鮮 事,回顧 09 年新疆武警事件,以至今次, 都立即惹來港傳媒連番聲討。在各大網上 平台,也有不少香港市民炮轟內地打壓記 者新聞自由,又認為中共新班子上場,執法水準依舊低劣。港區人大代表馬逢國早 前表示,在內地探訪要「入鄉隨俗、入境 問禁」,亦隨即被網民狂轟。

港人對記者被毆感氣憤,另一邊廂內 地網民亦如是。有人在微博上發表港記者 被打的新聞後,即引來無數轉發和聲援。 內地媒體曾評論,「這種群情洶湧,顯示 記者受打壓在內地不是偶然個案,而是普 遍現象,這激起持份者和公眾的焦慮和共 鳴。」不過,大多內地媒體卻不見有適量 報道事件,原因是他們不屑報道,或是沒 意識到事件涉及新聞自由,更甚者,是內 地政府完全禁止報道?

為社會把關,揭露真相,是記者的角 色,被稱之為「第四權」。 「第四權」所 指,新聞界在憲法裏擔當著一個非官方但卻是中心的角色,有助於公眾了解問題、 發表公共見解,因此可以領導和成為對政 府的一種制衡。但是要達到這種功能,新 聞界就必須獨立和免於受到審查。

若記者手中真的掌握這一種權力,這 種權力也應是公眾所賦予,在公眾利益的 前提下出發。當記者受到打壓,採訪缺 乏保障的情況下,公眾的權利亦同時受削 弱。眼觀現時的內地,在桀驁不馴的政府 面前,記者喪失尊嚴,公眾尢甚。弱勢媒 體,其實就是弱勢公民社會的縮影。

內地評論又說,「從記者的無力中, 感受到公民的無力、社會的無力。記者無 力,不僅是國民無力,這個國家都會無力。 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有強大的國民,而 國民的強大,應以知情權得到充分保障為前提。記者有力,貪官污吏才會無力,腐 敗官員才會懾服於輿論監督的力量。」

習近平上任百多日,多次強調親民反 腐、改變黨風,增加了人們對中國憲政改 革與新聞言論自由的希望。然而,這不是 靠花天文數字去國外做形象廣告,而是實 實在在的還公眾一個監督的力量。不過, 需知道任何改革都關係到國家的整體利 益,中共一向保守,即使習近平願意,相 信也會面對強大阻力。

值得慶幸,港人仍有分辨是非的價值 觀。正如有網民指,這不只是維護新聞自 由的決心,也是「撐每一個香港人」的行 動。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是特首梁振英 競選的承諾。維護一國兩制、禁止新聞自 由被踐踏,梁特責無旁貸。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