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報 | Our Voice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 OV Reg Day 2015
  • 歡迎投稿
  • 學生投稿
  • 港聞
  • 副刊
  • English
  • 專欄
  • 人物
  • 財經專題
  • 特別報道
  • 健康
  • 特寫

You are here :

Home »

Category »

English  »  

English

Celebrating Valentine’s Day the Japanese Way

February 15, 2013  -  No Comment
Valentine’s Day is an important day for lovebirds. Our reporter explores how the special day is celebrated in Japan....
Filed in English
English

‘Maid cafes’ still a hit in Hong Kong

February 15, 2013  -  No Comment
The “Maid Cafe” concept came from Japanese video games where cute girls worked in a restaurant. The waitresses wear...
Filed in English
English

Job shortage for graduate teachers

February 15, 2013  -  No Comment
Aspiring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have a tough road ahead of them. By Mandy Tsui Wai Tung
Filed in English
«‹101112

Facebook 專頁

Facebook 專頁

Recent Posts

  • 仲夏
  • 與疫苗共存
  • 在「限制」中生存的希克展廳
  • 未來見
  • 《無條件的母愛》

最高點擊

  • 仲夏
    仲夏

香港樹仁大學

  • 昔日仁聞報
  • 樹仁新傳網
  • 樹仁新傳電台 | SYU JC Radio
  • 樹仁新傳電視
  • 說在線 | Shuo Online
  • 香港樹仁大學
  1. 仁聞報歡迎讀者投稿。文章題材內容形式不限。作品刊出後,將致薄酬。本報不接受已發表或一稿兩投作品。作品如在3個月內未獲通知採用,作者可自行處理。本報有權修改稿件內容。 We welcome any feedback, questions or comments.

港聞

  • 港聞

    未來見

    記者:黃令筠 攝影:黃令筠 2019年香港反修例事件逾萬人被捕,當中超過4,000名為學生,阿軒亦是其中一個,被捕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經過三年不斷押後的上庭時間,阿軒在2022年6月迎來最後的審訊階段。 在這兩年多的無限期等待中,阿軒的心情由一開始的不憤、恐懼逐漸轉為平靜。雖然律師對阿軒的案情持不樂觀的看法,但縱使如此,在這段時間阿軒仍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面對。 反修例事件被捕人士大多面對暴動罪、非法集結罪和藏有攻擊性武器等指控,其中暴動罪刑罰較重,最高可以判囚10年;非法集結罪最高刑罰是五年。目前大部份被控暴動罪人士均被判35-65個月不等,對於最後的結果,阿軒已做好入獄的心理準備,但若刑期比預期多,他也坦言自己沒有信心能夠承受結果。 踏進六月,阿軒開始為期一個月每天上庭的生活,他與家人每天早上九時便要到達法院應訊。漫長的司法程序終於走到最後,阿軒心中定有不安,但亦不想打破兩年多維持的平常生活。結束應訊後他即使身心俱疲,仍會與朋友相聚。他說一方面想自己靜靜思考,但一方面又想和朋友聚會,畢竟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幾年大家能否繼續相見。不過,阿軒指自己不後悔當初的決定,但假如事件沒有發生,他相信自己會與朋友一樣,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專學生。當然世間沒有如果,人生也無法重來。 被問到會否對未來感到徬徨,阿軒認為自己會對未來感到擔憂,他亦無法想像若要入獄,他的生活將會怎樣渡過,但目前又不想做任何假設,只想先渡過目前的審訊階段,人生只有「見步行步。」 人生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亦不用無悔每個決定,記得只要埋首向前,前方定會有出路。

  • 港聞

    移民潮-離留的抉擇

    機場是一個充滿悲歡離合的地方,往年到機場大多數是因為旅遊或到海外留學,但近年不少港人看淡香港的未來,繼而選擇離開熟悉的「家」,打包行裝移居他國。香港也繼97回歸後,迎來第二次移民潮。

  • 新冠肺炎疫情故事

    《新年「糟糕灣」之旅 逆境中尋找歡愉》

    喧鬧可以令人抓狂、也能依託着萬般䁔意。「年廿九,剛好和新年擦身而過」新年炮仗聲四溢,載喻千年的習俗能嚇怕年獸,惟獨掃不走Omicron。

副刊

  • 副刊

    在「限制」中生存的希克展廳

    在此輸入Lead

  • 副刊

    《停下來》

    記者:黃令筠 攝影:黃令筠 「光總是往前直行,但任誰也總有一些荒涼,叫光還是得止步繞路,我的某些也如是,不失温不照誰不前去。」這是畫家阿禮對這一畫展的簡介,看似艱深的語句其實只是希望傳達三個字 —— 停下來。 在香港忙碌的生活中慢下來已是一種奢侈,停下來這件看似簡單,卻是不少人畢生追逐的課題。畫展中只有六幅畫作和幾句文字,看完整個展覽不會超過五分鐘,即使「停下來」耐心品味一番也只需五分鐘。停下來不代表偷懶,而是一種選擇,選擇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態度。如果一昧追求效率而失去生活的品質,那麼再多的前進也是徒勞。 畫家阿禮是早前熱播電視劇《940920》的插畫師,在展覽中更展出他為該電視劇創作的兩幅畫作。展覽中除了畫作外,旁邊的文字更是一大亮點。值得一提的是阿禮刻意將展出的文字設定得比較細小,「希望以一個距離作基準,以一個若你願意靜靜靠近,願意停下來的一個距離。」阿禮在展中不斷強調的都只是那三個字——停下來。 社會鼓勵人們勤奮,拚命,好像只要努力便一定會成功,但拚命前行並不能走太久,往往會因為體力不支或耐心耗盡而半途而廢。「停下來」不僅是讓身體充分休息,心理上也要放鬆。拋開工作的煩惱和生活的瑣碎,創造一段屬於自己在停留中的前進。

  • 副刊

    《香港電車故事 鬧市中的電車》

    「叮叮」— 在香港島居民的眼中都是十分熟悉的交通工具。電車在香港已經超過100多年的歷史,1903年開始進行電車的路軌鋪設工程,直至現時,香港已有120個電車站,178輛雙層電車。電車在居民眼中不僅是一種回憶,亦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外地觀光客而言更是一個著名景點。 

人物

  • 人物

    顧全大局 一度退選 大學任嘉兒重新出發

      首次參選中西區大學選區的任嘉兒,上月初告別全職護士的身份,一心一意投入社區服務。九月初,任嘉兒曾一度停止所有社區工作,退讓並祝福同區「反自動當選」成員歐頌賢。豈料四日後,這個外表嬌小,内心堅强的女生宣佈重新開展社區工作,決心與另外兩位參選人決一勝戰。

  • 人物

    辭任記者 改而從政 政治素人李家偉

    屯門地區組織「富新一代」的社區主任李家偉,年僅二十三歲。在數月前仍是一名全職記者,七月中旬正式辭職,毅然擔任社區主任,並競逐應屆區選。本無意從政,但因當時的候選人退出,在沒有候選人的情況下,整個團隊都十分徬徨,甚至出現解散團隊危機。在掙扎不足二十四小時下,下定決心辭職參選,以政治素人的身份,全心投入處理地區事務。

  • 人物

    營辦週報 韓人融入本土 Wednesday Journal總編輯孫正浩

    踏入荃灣一間共享辦公室,數家韓國小資公司自成一角,穿著筆直西裝的總編輯孫正浩(Ennio SON)介紹辦公室的分佈並自豪地拿着最新一期的Wednesday Journal,熱情地介紹報紙的版面及題材。面對成本及各種限制亦從不氣餒,只為將最好內容帶給讀者。

Recent Posts

  • 仲夏
  • 與疫苗共存
  • 在「限制」中生存的希克展廳
  • 未來見
  • 《無條件的母愛》

Popular Tags

雨傘運動 4月號 傘聚人事 專欄 《逃犯條例》修訂風波 台灣 教育局 香港 立法會選舉 一闋歌 選舉 劉銳紹 3月號 港聞 傳統 朱凱廸 建制派 分裂 勇武 夫子 馬嶽 普選 九合一選舉 逃犯條例 特首

Calendar

August 2022
S M T W T F S
« Jul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Recent Posts

  • 仲夏
  • 與疫苗共存
  • 在「限制」中生存的希克展廳
  • 未來見
  • 《無條件的母愛》

Recent Comments

  • 馮某 - 我覺得明哥(陳灼明)十分有愛心💗,因為他幫助一些窮人。...
  • BloodyFairy - 這次採訪有料! —— 「今次在13 台播,是一個比較高清的版本,我們之前並未看過。」 樂觀的同...
  • 猴子請來的救兵 - 僵四怎麼拖到現在還沒出來啊,馬小玲跟況天佑已不在年輕了~~...
  • Chaky - 超過10年冇去東平洲,今年56歲喇,想去行吓,先知道搞成咁,對香港政府嗰種殭硬化,重有乜嘢講?D尊貴...
  • 路人甲 - 作為一個十多年駕駛者,有無改車,咩野係大家都心知肚明, 簡單如,貼多張貼紙係車身,加多粒燈,燈既色...

Hot Topics

  • 半百私車夜聚 涉集體改裝 (17)
  • 我和十三有個約會 (2)
  • 莊陳有 平機會不平機 (1)
  • 東平洲水源短缺配套差 原居民苦不堪言 (1)
  • 窮人英雄 陳灼明 (1)

About Us

《仁聞報》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系的學生實習刊物,每年學期間出版七期,每月發行1,000份,分別派發到各大傳媒機構、各大專院校、中學及咖啡室等,內容亦曾多次被本港傳媒引用及轉載。

《仁聞報》的主要運作由系內一至三年級同學負責。由二、三年級同學組成編輯委員會,負責編輯、版面設計、招登廣告及與外界聯誼等。所有三年級同學均需擔任編輯一職,二年級同學當記者,一年級同學則負責發行工作。

《仁聞報》內容包括港聞、財經專題、人物專訪、健康、教育、副刊、英文版以及專欄投稿。緊貼時代步伐,開拓更多讀者來源,《仁聞報》於2017年2月從報章改以雜誌形式出版,務求令大眾能進一步接觸《仁聞報》。

Copyright © 2022. 仁聞報 | Our Voice
  • 關於我們 ABOUT US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 OV Reg Day 2015
  • 歡迎投稿
  • 學生投稿
  • 港聞
  • 副刊
  • English
  • 專欄
  • 人物
  • 財經專題
  • 特別報道
  • 健康
  • 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