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豪 135031 題目: 本地作家 LEAD 近年網絡小說興起,連帶網絡作家出版的小說成為學生的最愛,今年度的學生讀物投票活動「十本好讀」的結果在月初公布,得獎書目有大部分都是網絡作家的作品,而且內容題材都大同少異。有網絡作家認為是與文學市場化有關,並限制了創作空間。 VO 受歡迎的小說總是離不開愛情和驚悚題材,去年曾獲獎的網絡作家超值牌說,現在有不少作家都跟隨讀者口味,只是創作受追捧的題材。 BITE(超值牌 網絡作家) 現在流行驚悚故事,有些作家原本一直創作愛情故事的,都改為創作驚悚故事,的確有一部份作者會因應讀者的取向去創作,但在商業世界亦是無可避免,讀者需求什麼,理論上我們要創作出來,我們作為文化產業,都需要創作讀者喜歡的內容 VO 由網絡作家出道,在受年輕人追捧的雜誌《一百毛》寫專欄的陳煩說,讀者只是追捧的部份題材會進一步局限小說的創作。 BITE(陳煩 網絡作家) 如果大家只接受到愛情小說的話,這樣單一的發展,就會對整個創作拉了後腿,可能有些好題材,但顧慮到市場而沒有創作,久而久之創作會很單調 VO 陳煩以香港作家陳浩基在2014年出版,關於香港警察的推理小說《13.67》為例,在台北國際書展奪得小說類大獎,才得到香港讀者注意. BITE(陳煩 網絡作家) 在香港基本上沒有人關注及討論,直至在台灣比賽得到數個獎項之後,香港人才知道,香港有個作家叫陳浩基的時候,才買他的小說,誠品書店才將小說《13.67》展銷,這就是一個問題,如果不是他在台灣得到獎項,一部這麼好的小說就會靜靜地出版,靜靜地下架 VO 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館長梁科慶說,文學不應該為討好讀者而創作。 BITE(梁科慶 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館長) 在網絡入面,追隨讀者的口味沒有錯,很快可以成名,但很多例子告訴我們,上得快,跌得快,例如數年前某小說拍電影,但今天呢?那位作者再沒有新作品,相關的小說和電影沒有人再提及,但是我們不是追求這些,文學是一種藝術,細水長流,不應該去討好讀者,我們應該走在讀者前面,假如跟在讀者後面,相信不會有好的作品 STANDUPPER 梁科慶又說,文學創作應該以藝術﹑興趣及寫作技巧為先,不應該為了成名或銷量而創作,否則會失去文學本身的意義。 SIGNOFF 樹仁大學記者 李嘉豪報導 Continue reading 《 網絡小說令創作題材單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