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 Fashion》

    Group 4     Slug: Greenpeace 今年3月 日本品牌gu進駐香港 開幕當日吸引大批市民排隊「朝聖」可見市民對某些速食品牌的追捧。速食時裝由設計到生產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又便宜又新款 吸引大批顧客消費。   {SOT} { VO } 呢到賣速食時裝 呢到又係賣速食時裝 今時今日行商場 多數都係賣速食時裝既大品牌 係速食 時裝下時裝由一年四季增加到五十二季。   {VO} 一直有關注速食時裝問題既綠色和平項目主任Bonnie 就指出速食時裝除左衍生出環境問題外 還會帶來心理壓力   {BITE} 環境的問題 例如一件衣服要用2700升水 很多時候大家買完著一兩次 衣服已經搲了 又扔掉 其實扔的過程都是對堆填區造成負擔 另外一樣是很多人都是受到社交媒體 或者是很多不同的原因 而去買一件衣服 而不是真正需要一件衣服去保暖 Continue reading 《Fast Fashion》

《香港文憑考試專題》

    Group 5 Ding Di 145001 Wu Ming Shan 145002 Zheng Xian Er 145003 Feng Wei Rui 145004 Zhang Yu 145005   Lead (Original) 1. Slug: Chi: 現今很多內地家長將孩子送到香港讀書。根據教育局統計,2016/17 學年,首次入學的 內地來港學生人數為3832 人,比起上一學年升了44%。本地學生通過DSE 考入大學。 在2016 今年的文憑試中,平均約2 人競爭大學學位。在競爭激烈的考場上,這些從內 地來的同學在應考文憑試時,會有優勢嗎? (Wu Ming Shan Continue reading 《香港文憑考試專題》

《香港電子競技產業的起步發展》

  Group 2 鄭家蕙 145125 梁康權 145041 盧逸文 145132 梁芷維 145155   電競近年在全球各地興起,而且將於2022年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電子競技固名意義是指透過電子遊戲進行比賽,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個人的智力與反應。在香港就有非牟利機構舉辦電競班,吸引青少年參加,通過訓練來認識電競行業,提升社交能力。   現時台灣、南韓、歐洲等地都有完善的網絡支緩電競,在南韓,早於2000年就發展電競產業,投入大量資源,提供稅務優惠。雖然最新的財政預算案指,政府將帶頭推廣電競,但香港的電競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有業界認為,香港有足夠的軟件配套,而且有望能帶動周邊產業的收益。   繼香港第一隊職業電競隊在2013年正式成立之後,更多青年人投身電競的行列,但電競選手一般都會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退役,有退役選手選擇重投學業,因為全職投身電競的收入太少。亦有意見指,電競選手可身兼多職,在電競工作及維持生計間取得平衡。   電競熱潮不但吸引了年輕的電競選手,還吸引了一班投資者。2016年全球電競生產總值達到36億港元。在香港設立首間電競公司的鍾培生看好電競業的前景,但香港的電競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能夠成為電競選手的人少之有少,他建議想成為電競選手的青年人應該先完成學業。

《眾籌的幕後玩家》

    Grp 1 * 葉俊庭 145078 高智鵬 145142 成晞諾 145126 施樂宜 145015 曾蔚婷 145016 {SOT} [lead] 眾籌近年成為香港熱話 它讓人透過公開平台籌集資金 展示個人創意與意念 不單止藝術創作 連政治和本土議題都希望 透過群眾的力量成功集資 咁眾籌背後到底由誰操控? [Stand-up] 眾籌又怎可以沒有支持者 究竟他們用了什麼準則 決定資助眾籌計劃呢? [Stand-up] 無論有什麼計劃 都可以放上眾籌平台集資 咁究竟這些平台 怎樣協助他們一臂之力呢? [Stand-up] 眾籌處處生機 但對於一群的支持者來說 到底有沒有保障呢?

《 TEMPLE.STREET 》

  年輕一代對於歌壇未必熟悉,但這些平民夜總會,對部分老一輩來說,盛載太多回憶。時日變遷,歌壇由盛轉衰。面對行業逐漸式微,可以如何轉變求存呢?       {SOT}< {UPSOUND} 唱粵曲 {VO} 在廟街榕樹頭,數步之內便有幾間歌廳、歌壇,等候知音客光臨。 {VO} 做歌女三十年的徐玉蘭,由昔日在「大笪地」唱粵曲,變成如今歌壇老闆娘。她說幹這行最重要懂得打關係。 {BITE} 高昇歌壇主理/徐玉蘭 買些生果來招呼客人,先拿出少少甜頭,客人吃了你的生果不好意思,你唱歌一百幾十元都會給你,有時要做這些事。 {VO} 歌壇主要做熟客生意,但這些粉絲年紀漸大,往日熱鬧場面已經消失。行業式微,蘭姐試過吸引新血。 {BITE} 高昇歌壇主理/徐玉蘭 我們試過找學生,但他們覺得(工作)好沉悶,可能是溝通的問題,我們的年紀與他們的年紀不同,客人的年紀也不同,他們因此難融入。 {VO} 為生存,很多歌壇都轉型做歌廳,只唱時代曲。 {BITE} 高昇歌壇歌手/馮玉嬋 以前早期沒有時代歌,但後來轉型,因為引入了流行曲唱,開始做show(表演),意思拍穿着珠片(衣服),漂亮的衣服,吸引人客打賞。 {VO} 歌手無底薪,收入全靠客人打賞。但即使轉型,歌壇人流依然少,有歌手甚至唱一晚都「食白果」。 {BITE} 時代曲琴師/李國強 大部份(歌手)都是為生活上班,當然希望有客人。沒有客人打賞,老闆就會打賞給他們,所以蘭姐好可憐。你明白嗎? 沒有客人的話他自己掏錢,起碼要給車馬費 。可以這樣說,他們不是沒有人工,只是不用「人工」這字眼。 {VO} 租金貴,收入少,有時甚至要自掏腰包,經營困難。為何仍要做下去?原因是一份感情。 {BITE} 高昇歌壇主理/徐玉蘭 不會有什麼大作為,但是有個檔口維繫自己的粉絲,和自己的兄弟姊妹,有個聚腳點。 {STANDUP} 昔日夜夜生歌的廟街歌壇,因為時代變遷而逐漸式微,除了依靠轉型和吸引新血之外,其實最重要還是要大家入場支持,才可以將這個地方繼續承傳下去。 {SIGNOFF} 樹仁大學記者 鄭凱欣報道  

《 伊領事支持一帶一路交流計劃 學生憂外遊警示國令家長卻步 》

Tv news – Term Project (REVISED) 林詠賢(135029) SLUG: Iran Reporter: LWY         Lead 政府早前推出「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劃,擬資助香港青少年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當中涉及多個已發出外遊警示的國家,包括伊朗,計劃於上星期已截止申請。伊朗駐港總領事表示,伊朗是最安全的中東國家,歡迎青少年到訪交流。但有本地大學生認為,外遊警示會令青少年及家長卻步。   {SOT}   Up sound (伊朗當地音樂)   VO 位處亞洲西南部,古稱「波斯」的伊朗,是今次「一帶一路」交流資助計劃中所包括的沿線中東國家之一,但伊朗自零九年﹐已經被政府納入黃色外遊警示的清單中,外界一直關注當地的安全問題。伊朗駐港總領事梅迪法格雷認為,旅客和學生所到達的主要城市,都不在外遊警示的範圍內,青少年可以放心到當地交流。   Bite (梅迪法格雷/伊朗駐港領事館總領事) 「你不會面對任何安全問題,因為伊朗是一個最安全的中東國家,當然有機會發生意外,但最近五年來都不是恐佈份子的目標地,黃色警示不包括伊朗主要城市,只要不到訪一些充斥暴力事件的邊境地區就可以。」   VO 今年初到訪伊朗,進行了三星期難民研究的旅遊作家,林輝認為,大部份港人對伊朗的印象負面,與當地真實情況存在落差。         Bite (林輝/旅遊作家) 「我們對於伊朗或香港人對於伊朗的看法,很多時也是流於新聞所聽到的印象,而不是真實所發生的事。其實在伊朗,本身是一個出名很友善的地方,他們對客人或遊客相當之好客,相當之好,整個地方都是很美,因為伊朗是擁有波斯文化,源遠流長的文化,裡面有很多很特別建築。其實她(伊朗)很安全,例如我在德黑蘭城市(首都)走,我的感覺比起到很多歐洲,或中南美洲國家的城市走,我覺得在德黑蘭安全。」 Continue reading 《 伊領事支持一帶一路交流計劃 學生憂外遊警示國令家長卻步 》

《 網絡小說令創作題材單一化 》

李嘉豪 135031    題目: 本地作家       LEAD 近年網絡小說興起,連帶網絡作家出版的小說成為學生的最愛,今年度的學生讀物投票活動「十本好讀」的結果在月初公布,得獎書目有大部分都是網絡作家的作品,而且內容題材都大同少異。有網絡作家認為是與文學市場化有關,並限制了創作空間。   VO 受歡迎的小說總是離不開愛情和驚悚題材,去年曾獲獎的網絡作家超值牌說,現在有不少作家都跟隨讀者口味,只是創作受追捧的題材。   BITE(超值牌 網絡作家) 現在流行驚悚故事,有些作家原本一直創作愛情故事的,都改為創作驚悚故事,的確有一部份作者會因應讀者的取向去創作,但在商業世界亦是無可避免,讀者需求什麼,理論上我們要創作出來,我們作為文化產業,都需要創作讀者喜歡的內容   VO 由網絡作家出道,在受年輕人追捧的雜誌《一百毛》寫專欄的陳煩說,讀者只是追捧的部份題材會進一步局限小說的創作。   BITE(陳煩 網絡作家) 如果大家只接受到愛情小說的話,這樣單一的發展,就會對整個創作拉了後腿,可能有些好題材,但顧慮到市場而沒有創作,久而久之創作會很單調   VO 陳煩以香港作家陳浩基在2014年出版,關於香港警察的推理小說《13.67》為例,在台北國際書展奪得小說類大獎,才得到香港讀者注意.   BITE(陳煩 網絡作家) 在香港基本上沒有人關注及討論,直至在台灣比賽得到數個獎項之後,香港人才知道,香港有個作家叫陳浩基的時候,才買他的小說,誠品書店才將小說《13.67》展銷,這就是一個問題,如果不是他在台灣得到獎項,一部這麼好的小說就會靜靜地出版,靜靜地下架   VO 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館長梁科慶說,文學不應該為討好讀者而創作。   BITE(梁科慶 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館長) 在網絡入面,追隨讀者的口味沒有錯,很快可以成名,但很多例子告訴我們,上得快,跌得快,例如數年前某小說拍電影,但今天呢?那位作者再沒有新作品,相關的小說和電影沒有人再提及,但是我們不是追求這些,文學是一種藝術,細水長流,不應該去討好讀者,我們應該走在讀者前面,假如跟在讀者後面,相信不會有好的作品   STANDUPPER 梁科慶又說,文學創作應該以藝術﹑興趣及寫作技巧為先,不應該為了成名或銷量而創作,否則會失去文學本身的意義。     SIGNOFF 樹仁大學記者 李嘉豪報導 Continue reading 《 網絡小說令創作題材單一化 》

《 TV News_Individual Final Project_蘇凱怡 135010 》

《文具店式微,保育有價?》

TVNEWS.2016.135145 黃嘉琪       SOT LEAD 隨著港人消費模式轉變,香港文具業式微,逐漸被淘汰,有收藏家自資開設文具展覽,透過展示舊文具來作教育導賞。   VO 這些舊文具是否似曾相識? 收藏文具超過30年的鍾燕齊,在新蒲崗工廈自資開設一間文具展館,他認為香港文具業式微主要是受消費模式轉變所影響。   BITE 鍾燕齊/文具收藏家 香港人是要買這些東西,一些屬於很自我,絃耀的一些物件,不是真正因為其功能性而去購買,例如去買一枝筆,他會立刻雕刻名字,或者做一樣特別的東西,令到那樣物件由一個大眾生產變成一個有個人象徵的產品。   VO 德國一間老字號文具品牌五月來港開第一間海外旗艦店,店鋪細少,卻有大量客源,究竟有什麼吸引力?   BITE 學生 (貨品)比較特別,還有我們是第一次來這裏 / (舊文具店)沒有那麼多的噱頭, 這裏會說這枝筆是特別版,我們就會專程來到這裡看看 /如果有新的文具也會來買。   VO 文具已經不只在文具店買到,這亦成了傳統文具店式微的原因。   BITE 鍾燕齊/文具收藏家 坦白說,香港文具業是難做的,你會看到台灣和日本,它們的消費模式都是二合一或三合一的,例如部份貨物融合了,它的意思不只是賣單一產品,其實文具的部份可能很細小,然後走進去,其實買的是環境和氣氛,這就是利用經營手法,去令事情可以持續。   VO 隨著新的經營手法出現,傳統文具店已被淘汰,它有沒有重現的價值?   BITE 學生 Continue reading 《文具店式微,保育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