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 Fashion》

 

 

Group 4

 

 

Slug: Greenpeace

今年3月 日本品牌gu進駐香港 開幕當日吸引大批市民排隊「朝聖」可見市民對某些速食品牌的追捧。速食時裝由設計到生產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又便宜又新款 吸引大批顧客消費。

 

{SOT}

{ VO }
呢到賣速食時裝 呢到又係賣速食時裝

今時今日行商場 多數都係賣速食時裝既大品牌

係速食
時裝下時裝由一年四季增加到五十二季。

 

{VO}

一直有關注速食時裝問題既綠色和平項目主任Bonnie

就指出速食時裝除左衍生出環境問題外

還會帶來心理壓力

 

{BITE}

環境的問題 例如一件衣服要用2700升水

很多時候大家買完著一兩次 衣服已經搲了

又扔掉 其實扔的過程都是對堆填區造成負擔

另外一樣是很多人都是受到社交媒體

或者是很多不同的原因 而去買一件衣服

而不是真正需要一件衣服去保暖 或是其他功能

很多時候大家買衣服的原因是為了自己開心

或者希望藉那件衣服 來增加自己的自信

但問題就是 我們的消費調查發現

很多人以為買衣服可以越買越快樂

但卻是越買越寂寞 我們發現

其實購物所得到的刺激感

很多時候維持不足一日就會消退

甚至消退後的寂寞感化未買前更嚴重 於是就惡性循環

 

{VO}

綠色和平一直有進行速食時裝研究

Bonnie表示研究時最困難既地方是

如何改變市民購物的心態 令他們著重質素多於價錢

 

{BITE}

最困難的地方是 大家似乎

都知道這是一個問題

例如 我都知道我買了很多衣服

我都知道其實這樣有點不環保 但問題是

我似乎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消費模式

一出外就是商場 又特價 譬如我們問卷也有問過

就算我自己叫自己不要再買衣服

但我都會忍不住自己去買衣服

反而對我們最困難的地方 就是如何真正改變他們的心態

或者是如何令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後

他們真的可以 買衣服的時候 著重質素 而不是價錢

 

{SIGN OFF}
記者 鄭寧豐報道

 

 

Slug: Attractiveness

 

既然我們購買衣服只為心理需求,而非實際需要,那為何人們還會購買如此多衣服?為潮流?為款式?還是商家成功捕捉到客戶心理,讓我們不知不覺越買越多?

 

{SOT}

{VO}

速食時裝帶來的負面影響路人皆見,除了血汗工廠、生態污染等議題,也造成香港人很多的浪費。但儘管如此,香港的大時裝品牌依舊門庭若市,海外品牌爭相進駐香港這個大市場 。究竟,香港的速食時裝品牌有多受香港人歡迎呢?我們觀察了某些大品牌的人流情況。

 

{VO}

我們以進入店舖的人流數目作為指標,在週六的黃昏時分,這一間美國時裝品牌半小時的人流大概是370個。

{VO}

而這間名列2017最有價值服飾品牌第二位的瑞典公司,半小時人流約為620。

{VO}

速食時裝這個趨勢已成定局,究竟,有什麼原因令這種文化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

{VO}

Vincent是最近從澳洲回來的大學生,他是2016年Ustar選舉的男冠,也是兼職模特兒,平時也有接拍廣告。

 

{BITE}

[Vincent / 兼職模特兒]

(你每月平均會花多少錢購買衣服?)

大概七至八千左右。

 

{BITE}

[Vincent 兼職模特兒]

它們款式比較多,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商品,而且便宜和容易配搭衣服,衣服質料也不差

 

{VO}

如果要Vincent以一句話總結速食時裝吸引的地方,

{BITE}

[Vincent 兼職模特兒] (s)

我覺得經常有新商品推出,而且很快有特價。

 

{VO}

Vincent認為,外國的大品牌比香港更多選擇,

 

{BITE}

[Vincent 兼職模特兒] (s)

香港只得H&M, Zara, Uniqlo, 但外國每個商場都有很多速食品牌,多選擇之餘還很便宜。

 

{VO}

除了以上的大品牌,網上購物的方便性亦是另一形式的速食文化。Mark是大學生,他是淘寶的VIP 3級會員。

 

{BITE}

[Mark, 淘寶VIP 3級會員]

V3會員是最少要買到二萬元人民幣,已經花了25986元了。

 

{VO}

Mark認為,網購平台的賣點是其搜索功能。

 

{BITE}

[Mark, 淘寶VIP 3級會員]

如果仍然覺得太多,可以再按「分類」,例如我選「v領」,它就會顯示所有v領t-shirt, 我能很快很方便找到我想要的衣服,不用浪費時間逐件看。

 

{VO}

Mark更說,快速的付款過程令他不知不覺消費更多。

 

{BITE}

[Mark, 淘寶VIP 3級會員]

選擇衣服後能馬上付款,過程可能只是幾分鐘的事。

 

 

{BITE}

[Mark, 淘寶VIP 3級會員]

我覺得網購平台比實體店舖更加速食,例如我買了一件衣服,網站會推介其他人買的商品,可能其他人買了一條褲,我也會想買褲子來配搭做一套。

 

{VO}

年輕人在大量購買速食時裝的同時,又有否理會速食品牌背後所造成的影響呢?

 

{BITE}

[Vincent / 兼職模特兒]

我們可以嘗試把大店變成小店,就能停止大量購買,但又會變成在小店購物,當小店多人購買,小店又會變成大店,其實只是一個循環。

 

{BITE}

[Vincent / 兼職模特兒]

而且不能用我們的生活水平去評論工廠的工人,因為大家的世界根本不一樣。

 

記者王穎琪報道

 

 

Slug: Compare fast fashion brand

 

速食時裝品牌競爭激烈不少大品牌都以多款、廉價做賣點。顧客購物的同時,又有否反思低價背後經濟壓力會轉嫁何處?

 

{SOT}
{VO}
速食時裝對員工待遇與衣物處理

一直為外界垢病

Xevia 現職一間速食時裝品牌

速食時裝對員工有沒有任何特別要求

人工會否隨年增長

 

{BITE}

容易聘請人手

沒有特別入職要求

任何人都可應徵

入職時薪是45元一小時

工作滿一年後

便加至46元一小時

 

{VO}

時至今日

市場能否承受大量貨品

 

{BITE}

貨品比以前賣得較慢

去年新貨推出

該款式可能很快售罄

現在賣得較慢

可能要長時間才售罄

以前的款式大多40多元

現在一件普通圓領衣已59.9元

現時定價已不可能太便宜

除了普通圓領衣

但現在他們(市民)認為衣服定價高昂

所以購買意欲較低

 

{VO}

Xevia 透露因為時裝潮流發展開始緩慢

令公司削減資源

 

{BITE}

現在潮流發展緩慢

較少人購買衣服

公司向來省錢

令政策開始改變

 

{VO}
Katiness曾就職多間速食時裝品牌

大型時裝品牌在制度上又有何差異

 

{BITE}
H&M比GAP較快轉款式

其他方面也沒有大差異

只有退款服務有些許分別

GAP顧客使用退款服務較小

H&M就較多

結帳時平均有三分一人使用退款服務

大家都是三十日內可退換

沒有剪貨品牌也沒有太大分別

 

{VO}
大品牌被設計師批評抄襲

它們款式又有何分別

 

{BITE}
要視乎該季度盛行哪款式

如今季盛行漁網款

它們便多推出破碎牛仔褲

最貴(衣服)500多元以上

如買大褸便會千多元

 

 

{SIGN OFF}
記者 林卓澔報道

 

 

 

Slug: online.clothing

 

香港租金昂貴, 地鋪都給大品牌租下, 整體租金被拉高。小品牌、小店轉戰網上世界,又會否是另一出頭天?

 

{SOT}

{VO}

身兼電台主持人的林偉豪,自2014年起,就開設網上時裝店,由首爾、曼谷等地入貨,以高品質布料同文青形象作招來。定價比速食時裝品牌貴幾倍,都有穩定客源。

 

{BITE}

Fast Fashion有一個問題是,它必須確保其不停銷售的貨量,大得它能一直賺錢,租一個實體鋪。所以我們作為一個小生意來說,開實體店不是我們的考慮。

 

{BITE}

你付出多少錢,就會有相應質素的貨。所以當你去買一件衣服,都只是百多元能買到的時候,你可以想像到的,它的成本是多少。

 

{VO}

林偉豪表示,就算增加生產成本,他每季都會親自去入貨。他以首爾東大門廣場為例,那裡有成千間的布料供應商,但其實有不少中國廠商進駐,所以他必需親自確保布料質素及產地。

{BITE}

為何某些大型連鎖品牌的款式和我們差不多,其實有個原因是它們真的從全世界抄款。我和我妹妹一起去辦貨,她看女裝,我看男裝。看女裝的時候,有很多我都覺得不錯的款式,但她答我都是那句:「哪裡有得賣,哪裡有一模一樣。」

 

{VO}

林偉豪表示一個網店要成功,先決條件是要有鮮明的形象,而且是持續的,不會一季賣這個款,另一季賣另一款,雜亂無章,令顧客無所適從,不知幾時才需要光顧你。

 

{UPSOUND}

有人質疑在淘寶都看到同一款式,你憑甚麼賣如此昂貴?有沒有如此經歷?

 

{BITE}

又真的是無顧客說在另一網店能買得更便宜,反而說有網店賣得比我們更昂貴。

 

{VO}

林偉豪表示網購的最大問題是,消費者很多時都是單靠網上模特兒的硬照,錯誤估計自己合穿與否。而單憑消費者的幾個讚好及回應,店主無法得知甚麼剪裁及款式最適合。

 

{BITE}

如果你要一路將生意推進,你要同客人有實體的交流,這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們才需要做期間限定店,我們賣的不只是衣服,我們賣的還有體驗。所以我們開設期間限定店時,他來到,他可以聽我們為何選擇這件衣服,他可以聽我們的意見,其實你穿哪一款式是好看。
{SIGN OFF}

記者 蘇永勤報道

 

 

 

Slug: Renew.cloth
小品牌走個人風格,擁特定消費群,而連鎖時裝店控制成本,以低價吸納廣大消費者。消費者買得多,棄置亦多。除了把舊衣回收或寄賣外,升級再造就為衣服帶來重新的機會。

 

***現時連鎖時裝店以控制成本,壓低售價,使消費者買得多,棄置亦多。要處理不用的衣服,除了把衣服回收或寄賣外,舊衣升級再造就為衣服帶來重新的機會。****  初稿)  

 

 

{SOT}

{VO}

Pause and ponder 是一間環保時裝的概念店,上年七月成立,主要提供二手衣寄賣和個人舊衣升級再造服務,亦即是Upcycling。創辦人Alice希望透過設計的力量,減少從生產至加工的過程造成的浪費。

 

{BITE}
[Pause & Ponder 創辦人 Alice]
{Upcycling即是將一些時裝的產品或單品,於衣服上拆解,由一件舊的款式轉變成一件新的東西。}

 

{VO}

例如客人網購了尺寸太大的運動褲,只要透過設計改造、量度畫線、裁剪、重新配搭、拼湊餘布,就能成為一條獨一無二的休閒裙子,最後透過車縫、埋口,升級再造就完成。

{VO}

喜歡旅遊的李小姐在台灣衣買了不合身的衣,為了不浪費,故決定將舊衣升級再造。

{BITE}
[升級再造服務顧客李小姐]

{之前沒有下擺和袖口,所以衣身較短,但加工後就變得合身了。}

 

{VO}

服飾的本身價值提升了,但成本變相增加,李小姐表示改造費用是原價的兩倍,面對低價的速食時裝,要改造,還是重新購買,就取決於消費者的態度。

 

{BITE}
[升級再造服務顧客李小姐]
{又不是完全不喜歡,只要修改一下,合乎自己心目中的要求,其實是會穿着的。如果不修改,只是不斷買新的衣服,那些沒有機會穿的衣服就會一直積存在係衣櫃裏。}

 

 

 

{VO}
Alice指出Upcycling能避免了回收在運輸和打碎工序上造成的污染,因此較Recycle環保。在資源限制下,香港難以發展回收工業,Upcycling就變相有發展的潛力,但始終很難避免人手短缺和租金的問題。
{BITE}

[Pause & Ponder 創辦人Alice]
{因為其實租金已經佔最大的比例,薪金方面都不會去計有沒有錢可賺,其實經營這個環保時裝店只能賺取日常開支費用,至於賺錢真的沒有去想。}
{VO}
除了經營的成本,Alice認為發展環保時裝是一個長久戰,但速食時裝的低價並不是最大的敵人,相反客人對環保時裝的認受性才是最決定他們的生存空間。

 

{BITE}

[Pause & Ponder 創辦人 Alice]

{無論速食品牌的衣服減到有多平宜,其實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最大的隱憂,而是對環保時裝的認受性和教育方面才是最決定我們能否經營下去。}
{Stand up}

Alice未來期望開辦工作坊教授在家升級再造,推廣舊衣持續發展的概念, 從而改變人們過度的消費模式和對速食時裝的依賴。

 

記者 連佳麗報道

 

 

 

Slug: Earth.er
舊衣升級再造,能夠延長衣服的生命週期,減少回收工序做成的污染。但有無諗過可以將件衫由一開始就做到零污染?
{SOT}

{VO}

衣物在製造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都引起大眾關注。位於大澳的這間服裝店,它所有產品原料都是環保物料或者二手物品,希望對地球做到零污染零浪費,例如回收舊汽車安全帶做斜揹袋,或者回收舊車呔做鞋的底部,這樣做最大的困難當然就是成本問題。

 

{BITE}

真的有客人跟我說,你的產品是植物染的?是否不用錢?應該是很便宜的為什麼你賣這麼貴?有很多人有這些愚昧的想法。其實我們現時成本很高,第一,植物染很困難,成本很高。

 

{VO}

用化學染料染布可能只需要幾秒時間,但用植物染料的話,將植物煮成顏料,然後將布料染完再曬乾,重覆這步驟四至五次,需時可能要一星期,所以成本一定會比較貴。

 

{BITE}

一些牌子,例如是H&M, 它在大陸製造一件長袖T裇,成本大約是1.6美元,並不是工廠報價,你想造一件長袖衫?1.6美金吧!並不是這樣的,而是H&M要求造1.6美元的T裇,要造一萬件,你的工廠接不接?不接我便找其他工廠去造。

 

{Stand-upper}

現時有不少速食時裝品牌推出環保計劃,例如以有機棉花製衣,但這樣會提升生產成本,很難維持低廉售價。

 

{BITE}

我不會相信它會全面將品牌轉變成為環保品牌,因為成本太大。其實我們不能全怪它們(速食時裝品牌),是因為消費者的錯。因為消費者同樣有力量影響一件事變壞,他們要求物品愈來愈便宜,而不是考慮物品的耐用性,只要便宜就不需要耐用。人就是這樣,他要買一件物品時,總會有一百種藉口去買,我沒有這種裙,但家中也有很多裙,我沒有這個長度的,家中的較長。

 

{VO}

他說大部份的顧客都是香港人,認為香港人對環保時裝的接受程度頗大,顧客都來自不同年齡層,但大學生則是比較忽視這議題的一群,因為普遍環保時裝的定價較高,所以多數光顧較廉價的速食時裝。

 

記者 吳靜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