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籠》

 

《蒸籠》

 

Group 3

135177張浩維

135183 朱得志

135184 馬文軒

 

 

 

我們經常去飲茶,有沒有人留意到,不少茶樓的點心蒸籠,仍然是手造呢?

 

林應鴻,做了手工蒸籠超過四十年,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師傅,面對金屬和膠蒸籠的挑戰,他說竹蒸籠仍受歡迎。

 

過去有金屬蒸籠意圖代替它,但由於配合不到中國傳統點心的味道,所以在社會就慢慢被放棄了,其實不關我的事,我也做不了什麼,金屬產品按鍵就可以造出來,又耐用,因為酒樓結業之後去第二間繼續經營,繼續用,我們哪有得爭。後來我們看看,贏了也不關我們事,只不過是竹蒸籠配合到,傳統點心的味道。

 

有人說,香港租金、人工都貴,縮窄了手工藝行業的生存空間,他就認為需要找到能賺錢的生意模式。

 

這份堅持不可以要我說得太清高,我只能夠說糊口。真的,香港人大部分人都是講求糊口,你不能糊口就會轉行,我很坦白說我能夠糊口,為甚麼我可以糊口呢?是我剛才所說的,經營者及製造者二合為一,如果你純粹靠(人手)做可以生活的,

我是騙你的,但我一定要找人做,賣其他東西才可以繼續經營。所以經營這檔生意是做蒸籠生意,不是造蒸籠,是兩回事,全部都要分開。

 

蒸籠製作技藝,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一個蒸籠需要八十多個工序以前就是靠這個手鑽來開洞,和這把竹刀完成大部分的步驟,他說,這些工序看似很簡單,但需要多年經驗才可以這樣純熟,所以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人願意入行。

 

有些人經常說,等政府保育你,即是說我打政府工,一百年之後,估計有幾多東西是值得保育呢?可能有一半人,連掃街的清道夫都是打政府工,因為他受保育,沒有人掃街,駕駛電車的,可能會是(受保育),時代巨輪不是摩天輪慢慢享受,越來越快,蘋果手機都出了第六代,IOS(蘋果作業系統)也不知道轉了多少次,那你怎能把東西凍結在某一時刻

 

老闆說,隨著附近的港鐵站開通,吸引更多遊客光顧,所以他推出了這款迷你蒸籠,給他們作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