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有團體總結2011年至2016年間的「兩餸一湯指數」,結果顯示全港有11區的「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數」增幅,未能追上食材價格升幅,當中以九龍城區的差距最大,相差約一成六。
記者/李洛婷 編輯/吳梓婷
「兩餸一湯指數」是按3至4人家庭份量,挑選7種食材,以菜心炒牛肉、梅菜蒸鯇魚及蕃茄薯仔瘦肉湯,比較18區的食材價格。 立法會議員何啟明表示,九龍城區紅磡街市和深水埗區北河街街市,在調查中均列為較便宜街市,但兩區市民的「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數」仍落後於食材通脤幅度。兩區主要由基層階層組成,結果反映基層市民未能追上較便宜街市的通脤,情況令人擔憂。 牛池灣街市升價最多 團體亦比較18區街市於2015年及2016年12月的價格變化,當中有12區街市的食材價格上升,當中以黃大仙區牛池灣街市的「兩餸一湯指數」升幅最多,其平均價格由97.5元升至112.75元,升幅達15.64%,其次則為觀塘區瑞和街街市和灣仔區灣仔街市,升幅分別為7.87%及6.25%。 在各項食材當中,有4款食材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當中蕃茄升幅最多,由每斤9.83元升至10.78元,升幅達9.66%。其次是瘦肉,升幅達9.52%。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認為,僱主應確保員工的工資能夠追上食材通脹,要求政府盡快落實最低工資「一年一檢」,確保工資緊貼社會現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