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香港青年協會研究顯示,只有約四分之一的受訪青年有意置業,比例較十年前減少28.5個百分點,反映青年置業意欲於過去10年明顯下降。
記者/鍾詠瞳 編輯/葉俊庭
工作逾廿年方能置業 香港建築師學會早前委託香港青年協會研究中心,於7月至8月間,以隨機電話訪問800名18-34歲的青年。調查結果顯示,打算置業的受訪者共有213人,佔總數約四分之一,約三成半人預計可負擔最多300至399萬元的樓價,近兩成人則表示能負擔400至499萬。他們當中超過55%人認為需家人資助置業,亦有逾半預計需工作6至10年才能購入首個物業,更有兩成人指要工作長達21至25年方有機會置業。青協指出,青年考慮置業百分比由10年前的55.1%,下降近28.5個百分點,反映部分青年對置業的期望降低。 35%人因樓價不置業 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者把「擁有獨立的居住空間」視作人生目標,另有逾四成半人同意,只要有獨立居住空間,不介意地方較為狹小。調查亦發現,受訪者期望的居住人均面積為271平方呎,但現時的人均居住面積僅得126平方呎。54.1%的受訪者未有考慮置業,當中逾三成半人指因「樓價」而不打算置業,亦有33.5%人認為「繳付首期的金額」影響其置業意願。有參與研究的青年稱,不想肩負起碼20年以上的供樓重擔,又認為人生應該有更多可能,不止於賺錢供樓。 倡建青年資助房屋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陳瑞貞表示,結果反映青年期望有獨立生活空間,惟香港樓價高企,加上居住環境日益狹窄,期望與現實出現落差,導致青年的置業意欲於過去10年明顯下降,建議政府遵從申請準則、單位面積、室內設計,及租買模式等方面著手,考慮興建青年資助房屋。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吳永順建議,政府可考慮放住宅樓底至3.7米,運用設計把單位面積變成體積,增加可用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