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消費者委員會今日發表報告,指香港的士服務一直為人詬病,上年有關的士的投訴佔整體公共交通的46.6%。消委會建議政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放預約服務市場,引入及規管網約車,締造公平競爭環境,增加選擇和提升服務質素。
記者/黃浩杰 編輯/張耀之 韓佩衡
屢獲的士服務投訴 有關「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市場競爭研究」的報告指2016年間,的士每日平均接載約93萬名乘客,載客量佔整體公共交通7.4%。交通諮詢委員會指出,有關的士的投訴及建議,包括拒載、言語威脅、濫收車資等,佔整體公共交通的46.6%。又指現時的士牌照屬永久性質,政府無法在牌照加入新條款規管,亦不能以服務質素為由,收回牌照,令服務質素停滯不前。另外,現時乘客只能靠「隨機配對」的方式獲取的士服務,司機難以與乘客建立長遠客戶關係,欠缺改善服務的動機。 發牌規管網約車 消委會建議,政府利用現行運輸署署長發出的1,500個私家車服務許可證為上限,容許網約車申請加入,向網約車平台營運者、車輛和司機發牌。網約車平台發牌方面,消委會建議發牌數目可由3至11個不等,許可證條款包括審查網約司機背景,及確保已購買乘客汽車保險,保障乘客安全。 網約車輛牌照方面,可沿用現時申請出租車許可證的方式,新增牌照有7年營運時限,由提供網約車的公司或司機持有;而網約司機牌照方面,規定司機最少有3年駕駛經驗,並通過背景審查,有合資格語文水平和良好健康狀況。 議員望政府考慮建議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對消委會建議表示歡迎,認為建議有助推動及規管網約車,望政府審慎考慮。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田北辰則希望政府盡快開放網約車市場,希望將來可以劃分的士及網約車的客源,讓兩者之間有良性競爭。 |